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之最 成语之最
探春灯谜的谜底及其寓意是-探春灯谜的谜底及其寓意
tamoadmin 2024-11-09 人已围观
简介探春是贾家的三**,贾政的二女儿,探春虽然是赵姨娘生的,但是贾家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了她,王熙凤都要让她三分。探春是红楼梦诗社的发起人,也是众姊妹中性格爽朗、有魄力的人,大家都很喜欢她。即便生活一切都好,可是身为贾家的女儿,探春也没有婚嫁的自由。探春和风筝有着不解之缘,一只在她婚前出现的凤凰风筝更是暗示了她未来的结局。第一,探春做的风筝灯谜是漂泊无依的生活预兆红楼梦每一个场景的描写都是有特殊寓意的,有
探春是贾家的三**,贾政的二女儿,探春虽然是赵姨娘生的,但是贾家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了她,王熙凤都要让她三分。探春是红楼梦诗社的发起人,也是众姊妹中性格爽朗、有魄力的人,大家都很喜欢她。即便生活一切都好,可是身为贾家的女儿,探春也没有婚嫁的自由。
探春和风筝有着不解之缘,一只在她婚前出现的凤凰风筝更是暗示了她未来的结局。
第一,探春做的风筝灯谜是漂泊无依的生活预兆
红楼梦每一个场景的描写都是有特殊寓意的,有一个元宵节贾母提议大家做灯谜玩,大家做的灯谜都暗示她们的命运。
元春从宫中送出来的灯谜是爆竹,迎春是打如麻的棋盘,惜春是佛前海灯,探春所作就是风筝。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只有一条线牵引,它的命运完全不能够自主,如果线断了那就漂泊无依、前途堪忧。探春说自己是一只风筝,或许她的命运也会此般无奈。
第二,第二次出现的凤凰风筝暗示探春的姻缘将近
探春曾两次与“风筝”有关,除了灯谜的暗示,后来就出现有关姻缘的凤凰风筝。
探春的秋爽斋便植海棠和梧桐,凤凰最适合探春的身份。桃花社后大家去放风筝玩,探春的凤凰风筝后引来了另一只凤凰风筝,还兼有一只喜字风筝掺杂其中。
这一场景出现在探春出嫁之前,也许也是对探春远嫁命运的一种暗示。凤凰齐鸣,好事将近。大家都笑说探春的缘分要到了。
第三,南安太妃选中探春远嫁和亲,婚后的探春没有再出现过风筝
探春曾经在和众姊妹玩“占花签”的游戏中抽中了杏花,这个暗示着探春的未来的姻缘将去往何方。
众人不解,袭人等忙拾了起来,众人看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如果探春只是假如一般的富贵人家,那么完全称不上必得贵婿,因此李纨也笑说难不成探春会成为贾家的另一个王妃。按照《红楼梦》一贯“草蛇灰线、脉伏千里”的写作手法,李纨的话对探春的姻缘做了铺垫。
果不其然没有多久南安太妃借着贾母过寿的契机到贾家相看女孩子,南安太妃对宝钗和探春都非常看好,可最后还是选中了探春作为远嫁海外的对象。
远嫁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是一件很悲催的事,如果本人自愿还好,如果不是自愿的那就显得特别惨。因为远嫁他国基本上没有回家省亲的可能,而且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跟一群完全不熟悉的人相处,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探春要独自面对这一切,她的命运悲苦就从这里开始。
风筝一直都伴随着探春,可是随着探春出嫁,风筝失去了贾家这根线的牵引,探春要一个人经历未来的一切事物了,所以风筝也不再出现了。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为你带来有趣的红楼梦里人和故事!
《红楼梦》里贾宝玉为什么说清明节祭祀烧纸是后人异端呢?
探春远嫁是红楼梦里的重要章节,但在前八十回中并没有呈现,只是通过曹公隐伏的一些文字,尤其是三个意象的描写,提前透露了探春生于末世的悲剧命运。
我们先来看第五回之中的探春判词: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也有四句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从探春判词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意象:一个是风筝,一个是清明,一个是东风。而这三个意象一组合,就是探春最终的命运,即探春于清明节远嫁,似断线的风筝一般,一去不返。不独探春判词,在后文之中,这三个意象亦反复出现,且每一次都与探春命运紧密相联。
元春省亲之后,贾府过元宵猜灯谜,贾母命众姊妹都作了灯谜,探春的灯谜为: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风筝。
从谜面和谜底来看,我们依然可以得出风筝、清明和东风三个意象,且探春此谜之后,有一条脂批直接道出了探春远嫁与贾府命运的关联。脂批说: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其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谁给我讲一下红楼梦里面林黛玉他们做的那些灯谜啊
第五回,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二十二回正月里制灯谜,探春所制灯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里的“清明”暗示探春远嫁的季节, 灯谜的谜底风筝,意寓远嫁的探春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复返。判词和灯谜,伏探春的命运结局。十二金钗中,探春和清明节关系是最密切的。
这两回所写与清明活动没有实质关系。唯一与清明有关的实物,就是风筝。民间有清明放风筝习俗。清代《常昭合志》记载,“儿童放纸鸢,以清明日止,曰‘放断鹤’。”意思是说,清明之后不再放风筝。
真正写贾府清明节活动的是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这一回文中描写了两个清明日祭祀活动。
先是写了贾琏、贾蓉带领荣宁两府子侄往铁槛寺“年例祭祀”。
原文“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带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姑未曾去得。”
铁槛寺是贾府的家庙,贾府亡故之人灵柩都停在铁槛寺,所以贾琏、贾蓉去铁槛寺祭柩烧纸。
这段文字很简略,因为清明祭祀贾府有一定的成规定例,又比不得春节这样的大节。从艺术构思上,也是为了突出下文的藕官烧纸。
清明日,小戏子藕官弄了些纸钱,违规在大观园里焚烧,以此祭奠和她在戏里扮夫妻的菂官。作者写这件事意在刻画这个女孩子的性格特点,为藕官立传。同时也揭示藕官、菂官、蕊官与宝玉、黛玉、宝钗等主要人物命运的内在联系,这里不展开说。
藕官烧纸引起了不大不小的一场风波,婆子要拿藕官去见管家奶奶,因为贾宝玉的庇护使得藕官免受了一次惩罚。
(藕官和菂官)
原文很长,我们引用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以后快命他不可再烧纸。”
这段话是宝玉托芳官转达给藕官的。
我都怀疑芳官是否能说明宝玉的意思,毕竟芳官不是林黛玉,对宝玉知心知意。
这些话出自贾宝玉之口,在众人看来不过是疯话呆话,因他原有“呆根子”,没人会在意他说的话。宝玉之所以会认真地对藕官说这一篇“呆话”,因为藕官的婚恋观独合了他的呆性。
这段话分析起来有两层意思。首先,贾宝玉认为祭祀烧纸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遗训”,没有理论根据,故不必遵循;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宝玉看来,祭祀的本质“在诚在敬”,不必拘泥于外在形式,不必分出等例,更无需在乎虚名。
因于此,我们才看到金钏的祭日,贾宝玉为避人耳目,和茗烟骑马跑到城外水仙庵,香供纸马一概不要,只借了香炉,放到井台,掏出自己荷包里的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回身命茗烟收了去。金钏 并不是在这里跳井去的。正是“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虔诚,就可感格了。”
(春燕)
再看宝玉没有参加清明祭祀,因病未大愈就有了说辞之嫌,恐怕与他反对用虚礼虚应故事有很大关系。
而“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亦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隐约透出贾府败落后,困顿落魄的贾宝玉也许会面对一抔土,一蓬草,祭祀他珍爱的林妹妹。
生活境遇变了,不变的是贾宝玉的至情至性。
红楼梦中的灯谜谜底
灯谜谶语鉴赏 贾环谜语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同时荣府的**、少爷们也都编了谜语让太监带给元春猜。到了晚上,元纪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迎春;贾环没得。元妃还批评贾环这首谜语不通,根本没猜,贾环十分难堪。据贾环说,他这首谜语的谜底,一个是枕头,一个是房脊上的兽头。贾环是宝玉的同父异母弟弟,赵姨娘的亲生子。因为是庶出,在家中地位不高;加上他形象猥琐,心术不正,行为顽劣,一向被人鄙视。这首谜语正好表现了这位三少爷的草包本色。它首先是语言粗鄙,什么大哥、二哥之类,完全是市井无赖的口吻,毫无读书人的文雅气;二是生拉硬扯,床上的枕头和房上的兽头硬把它们排成兄弟,毫无道理,三是语言不伦不类,有角八个,够多了,他却说只八个,果然不通得很。贾环是个小丑式的人物,作者,通过这首谜语又让他出了一次丑。 贾母谜语 猴子身轻站树梢。 元妃有兴致特意从宫里送出谜语并赐物,使贾母特别高兴,于是组织了个灯谜会,连贾政也来承欢取乐,在上房悬灯结彩,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为荣华富贵的生活又添了一番情趣。然而,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又透出一股悲凉的气息,看下面诸谜语便知。这是贾母带头作的谜语,谜底是荔枝。这首谜语不难猜,也不高明。因为是老祖宗作的,贾政便故意乱猜别的,让贾母罚他,逗贾母高兴。这种尽孝的方式,只令人觉得做作。猴子身轻站树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的树倒猢狲散那句俗话。此时此刻,贾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猴子们还都在树梢上无忧无虑地嘻闹,丝毫没有“树倒”的危机感。作者用这句谜语又作了一次讽刺性的暗示。 贾政谜语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贾政念出这首谜语后,立即把谜底告诉宝玉,暗示宝玉告诉贾母,所以贾母一猜便着:是砚台。 这首谜语和贾政的身分相称。他从封建阶级的标准说,还算有德,同乃兄大恶棍贾赦作风不同,不嫖不赌,恪守忠孝之道,俨然是位道学先生,这就是身自端方。在维护封建阶级利益和贵族家庭传统上,他是硬派,对宝玉的叛逆行为深恶痛绝,把宝玉打得去活来,够得上体自坚硬了。他虽然并无才学,还硬撑着一副读书人的架子,仿佛和笔、砚结下了多么深的情缘,有些令人作呕。这样一个封建家长作这样一首一本正经的谜语,即使人觉得正常,同时又觉出一些讽刺意味。同时,一个“砚”暗示了灵验之“验”。后文贾政从灯谜中觉得不祥,此处暗示贾政之语正确。 元春谜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贾母、贾政的谜语之后,就是众姊妹们的谜语了。贾政奉贾母之命一个个猜去,第一个就是元纪这首谜语。他猜:这是爆竹吗,宝玉答:是。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纪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 迎春谜语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算盘,谜面的语言句句双关。 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探春谜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猜是风筝,探春笑答:是。作者每写及探春命运时,总用风筝暗喻。她的判词前面着两人放风筝,第七十回探春的软翅凤凰风筝被风刮走,这首谜语又是说的风筝。探春的命运犹如断线风筝,将要远嫁他乡。 惜春谜语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猜是佛前海灯,惜春笑答:是。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长明灯,隐喻惜春出家为尼。 对惜春将来出家为尼,作者充满悲悯、同情。出家修行,可以成佛作祖,永生不,这不是绝大的好事,可是从古至今有几个人真正相信,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精神安慰而已。“性中自有大光明”是带有苦涩味道的解嘲的话;听佛经、沉墨海等句才见作者的真情。试看前面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写得多么惨淡凄凉。 黛玉谜语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 通行的《红楼梦》(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脂本系统中,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也无不可,但从焦首、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黛玉的口吻。琴边衾里两无缘,也不像说宝钗,因为她就竟还是同宝玉结了婚,不能说一点夫妻的缘分没有。在无更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句句说的是更香,又句句在说人。琴边衾里两无缘,是说黛玉和宝玉没有夫妻恩爱的情份,白白地恋爱一场。晓筹不用鸡人报,似乎有写黛玉忧思不眠之意。第七十六回写湘云去潇湘馆过夜,湘、黛二人同时失眠,黛玉说: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黛玉多病、多愁、多泪,焦首煎心,日日年年,正是她的特点。最后两句是同情怜惜的话:要珍惜青春的时光,周围生活中的风雨阴晴、是非纠葛任它去,不要挂在心上。这类诗,说谜语是很巧的谜语,丢开谜底去欣赏,就是很有味道的诗。 宝玉谜语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谜底是镜子。 有的早期《石头记》抄本上没有这首谜语,而且又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的《挂枝儿》中,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后人增补的。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谜语,为打灯谜的聚会增加了兴味。贾政看后连说:好,好,如猜镜子,妙极。待贾母告诉他是宝玉作的,他才不言语了。 宝钗谜语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是竹夫人。这是一种用竹蔑编成的夏季抱着取凉的器具。 这首谜语也不见于某些脂本,故有人认为不是出自曹雪芹笔下,为后人所增补。谜底无深意,但谜面的字句从当时人看来都是十分不吉利,特别从一个年青的女孩子口里说出来,更其如此。谜语显然是预言宝钗同宝玉的婚姻生活很短暂,不能白头偕老。所以贾政看后,心内自付:此物倒还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接着就烦闷悲戚,劝了贾母一阵酒,就退出去了。 有的研究者认为,以宝钗大家闺秀的身分和平日种持守礼的态度不可能去写恩爱夫妻这类的话,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由此可见,这首谜语为后人增补无疑。
春灯谜的鉴赏
其一
观音未有世家传。 --打‘四书’一句 。(李纨)
迷底:“虽善无征。”(黛玉)
其二
一池青草青何名? --打“四书”一句。(李纨)
迷底:“蒲芦也”(湘云)
其三
水向石边出冷。 --打古人名。(李纹)
迷底:“山涛”(探春)
其四
萤。 --打一个字。(李绮)
迷底:“花”。(宝琴)
名家点评:
这几个谜都需要有一定古籍文字修养基础才有可能出来。它固能为“书蠹”所好,却未必能为贾母等人所欣赏。所以,宝钗说:“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这就引出了下面史湘云那个极诙谐风趣的《点绛唇·耍的猴儿谜》。前者既为后者作引,又连在一起写,一深一浅,一雅一俗,一庄一谐,艺术上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湘云引一句古书说“在止于善”,是否隐寓她将来虽能“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到达“至善”的境地,但却“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就此而“止”了呢?如果这样说还有点牵强的话,那末,黛玉引的“虽善无征”的话,实在是再切合她自己不过了。她不是虽善而不能成其“木石姻缘”吗?这大概还不至于是穿凿附会的臆测吧。
推论贾探春最后到底嫁到了什么地方
把枕头、兽头拉在一起,称作“大哥”、“二哥”,有八个角还用“只”字,兽既然真长着两角而蹲在房屋上,做谜语就不应该直说。凡此种种,都说明“不通”。贾环的形象常作为宝玉的衬托,又成为作者有所偏爱的探春的对照,这些都代表作者的思想倾向。从这首灯谜,可以看出作者出色的摹拟本领和诙谐风趣的文笔。
其一(贾母)
猴子身轻站树梢。
——荔枝
[注释]
1.站树梢——与“立枝”同义。“立”与“荔”谐音,所以谜底是荔枝。
[鉴赏]
贾母灯谜的寓意在于暗示将来所谓“树倒猢狲散”。这句在秦氏托梦、预言贾府后事时郑重提到过的俗语,作者并非随便拈来,而是以生活真实作为基础的。这对稍知曹氏家世的人来说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它曾是曹雪芹祖辈的一句口头禅,在亲友中几乎无人不知。如施瑮就有“廿年树倒西堂(曹寅的斋室)闭”的诗句,注云:“曹楝亭公(寅)时拈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今忆斯言,车轮腹转。”(《隋村先生遗集》卷六《病中杂赋》)这当然只能证明小说取材于生活,而不能把小说看作家传。在小说里用第一个谜(前面贾环的谜与此无关)来暗示这句俗语,正为了先点出整个贾府的命运。按我们理解,大树,实际上就是靠朝廷庇护着的这个复杂的古式大家庭在政治上所取得的特权和地位。而在贾府上下层层宗法等级关系中,“老祖宗”贾母是处于最高地位的太上家长,如果用这句俗语来比喻,她恰似一只站在树梢头的老猢狲。
其二(贾政)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砚台
[注释]
1.必——谐音“笔”。
[鉴赏]
这个谜语十分切合贾政这一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所谓“端方”,与第二回冷子兴说他“为人端方正直”相合,这就同说他“训子有方”一样,都不能实看,其实,也就是道貌岸然,满口仁义,假装一本正经。所谓“坚硬”,就是头脑冬烘、顽固不化,好比花岗岩。虽说他“酷喜读书”,信奉“诗云子曰”,却口“不能言”,赋诗题对一开口就遭到宝玉的批驳。但如果“圣上”“有言”,那他当然“必应”无疑。这我们在十八回中已经看到了:只要“贾妃看毕,喜之不尽”的诗,“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
其三(贾元春)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心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爆竹
[注释]
1.“能使”句——迷信传说爆竹能驱鬼辟邪。
2.身如束帛——形容爆竹象一束卷起来的绢帛。又合形容女子身材的话。
3.回首——既是回头间、转眼间之意,又隐亡,因“回首”是佛教称俗人亡的婉词(用吴世昌先生说)。
[鉴赏]
一响而散的爆竹恰好是贾元春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写照,这已毋需多说。《红楼梦曲》中元春曾以自己的为鉴,劝父亲赶快从官场中“退步抽身”,脱免即将临头的大祸。可见,她的早实在与她所依仗的势力在皇室权贵内部各派的勾心斗角中失势没落有关,而并非像续书中所说的因“圣眷隆重,身体发福”,“偶沾风寒”遂成不起的。这样,在她入宫为妃、显赫飞腾之时,敌对政治势力亦即所谓“妖魔”因贾家忽然得到皇亲为靠山而曾震恐得“胆尽摧”,也就不难理解了。见到过后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说元春之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庚辰本、戚序本第十八回批),正可帮助我们理解贾府“一败涂地”的真正的原因。
其四(贾迎春)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算盘
[注释]
1.“天运”二句——算盘上的子靠人手去拨,所以说“人功”;这些子或碰在一起,或分离,在没有计算出“数”之前,谁也不知它是离是合,要看注定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叫“天运”。结局明明是人拨出来的,但又不随人的意志、不为人所预知,这道理很难懂得,所以说“理不穷”。如果“数”中注定两子相离,任你怎么拨算也是不会相逢的。这里的双关含义十分明显。
2.镇日——整天。“镇”与“整”通。
3.阴阳——指奇数偶数,泛指数字。每次运算的数字既不一样,算盘子所代表的一、五、十……数字又不相同,这就难怪进退上下,乘除加减,整天纷纷不止了。“阴阳”另一义可指男女、夫妻。“数”的另一义就是命运,命不好也叫“数奇”。程高本“只为”作“因为”,与第三句复字。“不同”作“不通”,也不对。
[鉴赏]
这是用打如麻的算盘暗喻将来迎春嫁到中山狼孙绍祖家,挨打受骂,横遭摧残,过不上一天安宁的日子。以“难逢”说她所嫁的丈夫不得其人。
其五(贾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
[注释]
1. 仰面——指抬头看风筝。
2.“清明”句——春季多持续定向的东风,是最适宜放风筝的时候。妆点,指点缀清明佳节。
3.游丝——本指春天飘荡在空中的飞丝,由昆虫吐出。这里是说拉住风筝的线。浑,全。
[鉴赏]
这是以断线风筝暗示探春远嫁不归。在她的“图册判词”中说“清明涕送江边望”,这里又点“清明”,可见,清明是佚稿中她离家出嫁之时。这样,“妆点”的隐义又是新娘的梳妆打扮。续书中把她的出嫁置于落叶纷纷的秋天,显然没有注意到诗中的暗示。
其六(贾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佛前海灯
[注释]
此首在梦觉主人序本《红楼梦》(简称甲辰本)、梦稿本、程高本中被删去。戚序本上狄葆贤曾作眉批说:“惜春一谜是书中要旨,今本删去,谬极。”今据庚辰、戚序诸本。
1.色相——佛教名词,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旧时亦用以指女子的声容相貌,这里是借灯说人,把人的空有姿色、不能享受欢乐归于前世宿缘。佛前海灯,即长明灯,供于寺庙佛像前,灯内大量贮油,中燃一焰,长年不灭。从灯的堂皇外表(色相)来看,好像本该与其他灯一样用于繁华行乐之处,现在偏偏相反,所以这样说。
2.菱歌——乐府诗中菱歌莲曲,内容多唱青年男女的爱情。“不听菱歌”即“看破红尘”意。
3.沉黑海——入佛门表示永远与人间荣华欢乐隔绝,在世人看来,这无异于沉入到看不见一丝光明的海底。海灯悬于寂静孤凄的佛殿,外观也并不明亮,所以这样说。“黑海”,戚序本作“墨海”。墨海是砚的代称,今从庚辰本。
4.“性中”句——海灯看似暗淡无光,内中自有光焰在。借以作宗教的说教。《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性,佛家认为人的自身中本来存在着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性”,问题在于能不能觉悟到并保持住它。这是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宣传。大光明,又指佛。第二十五回写贾母为宝玉捐香油事,马道婆谓“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这海灯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
[鉴赏]
在这首谜诗中,作者虽然借用了一些佛教语,如“色相”、“性”等等,但其用意显然并不在于劝人信佛,也不过是预示惜春的归宿而已。从她同样被归于“薄命司”之列并在判词中说她“可怜”来看,“性中自有大光明”之说,至多也只是拟写惜春将来前途绝望时自身的念头。难怪站在维护那大家庭利益的立场上的脂砚斋在读此谜时,联想到曹雪芹后半部原稿中所写的惜春为尼的悲惨结局,禁不住叹息道:“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岂不悲夫!”(庚辰本)实际上,她确是沉入了一点“光明”也见不到的“黑海”。
其七(薛宝钗)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更香
[注释]
从早期脂本都止于惜春之谜、畸笏叟特记下这首诗并批明“此回未补成而芹逝矣”等情况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生前在《红楼梦》稿中的绝笔。后来,有人续补了宝玉、宝钗两首谜诗,就把这一首改属于林黛玉了。
更香,是一种可用以计时的香。夜间打更报时者燃此香以定时,或一支为一更,或视香上的记号以定更数。
1.“朝罢”句——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说早朝回来衣袖上尚有宫中的炉香味。现在稍加改动,说“两袖烟”,是隐藏谜底“香”字。“两袖烟”,等于说两袖风、两手空。设问“谁携”,对杜诗作了翻新。谜外寓有荣华过后一无所得的意思。
2.“琴边”句——承上句,解说这是什么香,用排除法。香有多种,与琴、棋、书、画为伴的是鼎炉之香,熏被褥、衣服用的则有熏炉、熏笼(古时豪门尚巧制“被中香炉”,见《西京杂记》),都用不着更香,所以说与这些“无缘”。寓意也承上句申述一无所得的含义。“琴边衾里”说夫妻关系。以夜里同寝、白天弹琴表示亲近和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程高本“总”作“两”。
3.“晓筹”句——这一联正面说更香的特点。晓筹,早晨的时刻。筹,指古代计时报时用的竹筹。鸡人,古代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宫中例不畜鸡,有夜间不睡的专职卫士头戴“绛帻”(象征雄冠的红布头巾)候在宫门外,到了鸡叫的时候向宫中报晓。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绛帻鸡人报晓筹”。后来李商隐反其意说“无复鸡人报晓筹”,用以讽刺于马嵬坡的杨贵妃。曹雪芹再翻新意,改“无复”为“不用”,用来说计时的更香,恰到好处。
4.五夜——即五更。古代计时,将一夜时间五等分,叫五夜、五更或五鼓。炉香要加添香料,更香只要点上就是了。这句用了“无烦”二字,又翻了唐人李颀《送司勋卢员外》诗“侍女新添五夜香”的案。上下两句的寓意都是说人因愁绪而通宵失眠。
5.焦首——香是从头上点燃的,所以说焦首。喻人的苦恼。俗语所谓焦头烂额。
6.煎心——棒香有心,盘香由外往内烧,所以说煎心。佛家有“心香”(意为虔 诚)之语。又香有制成篆文“心”字形状的,叫心字香。煎心,喻人的内心受煎熬。
7.“光阴”二句——更香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却随着时间的消逝,不断地消耗着自 。荏苒(rěnrǎn忍染),时光渐渐过去。须当,应当。就寄寓来说,上句是红颜渐老、青春堪惜的意思,下句则说虽世事变幻莫测,而自己却已心灰意冷,只是听之任之罢了。
[鉴赏]
细细体会谜语字里行间的隐义,就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借以暗示薛宝钗的结局。她在丈夫出家为僧后,将过着冷落孤凄、终生愁恨的孀居生活。后来续补者将这首诗谜的所有权给了林黛玉,大概以为宝钗既与宝玉结了亲,就不应说“琴边衾里总无缘”,倒不如用以指黛玉更像。其实,作者本意是指终至于“金玉成空”。黛玉病魔缠身,又多愁善感,中间两联似乎也用得上(仔细推敲起来当然有问题,如“日日复年年”,非三两年之谓,而是漫长的岁月)。黛玉短命夭折,当然应惜华年,所以与“光阴”句也可适合。至于末句,既有“风雨阴晴”、“变迁”等字眼可表示变故,只要不执着于一个“任”字,倒也含混得过去。在原稿残缺、又不能苛求续补者也具备曹雪芹同等才情的情况下,把这首做得很巧妙的谜诗归属于聪明灵巧的林黛玉,只要勉强可解,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是符合一般读者心意的。但作为研究作者本意来说,知道它原非黛玉之谜倒有必要,它至少再一次证明宝钗最后并没有获得什么精神安慰。可见,续书中写薛宝钗得了“贵子”,将来还振兴家业,等等,都是痴儒说梦。
其八(贾宝玉)(后人增)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镜子
[注释]
1.“南面”二句——人照镜时,人与镜中影的方向相反,一个面向南,一个面朝北。寓意是宝玉婚后面对薛而心怀林。语用《孟子·万章上》:“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孟轲的学生在问到传说中尧让帝位给舜一事时说的。皇帝的位子是向南的,臣子向北。现把出处中的“立”改为“坐”,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臣子“朝”见皇帝,皇帝是不会站着的。
2.“象忧”二句——即镜中之形象是忧,人也一定是忧,形象是喜,人也一定是喜。寓意是另一种解说:说他好像有忧愁,也确是有忧愁;说他象有喜事,也确是有喜事。忧是因黛玉,喜是指与宝钗结婚。这八个字也出在《孟子·万章上》。原意“象”是人名,是舜的异母弟。传说象曾谋害舜未遂,舜对象仍很亲切。万章问孟轲:是不是舜不知道象要谋杀自己呢?孟子说:并非不知道,只是“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罢了。意思是兄弟友爱本“人情天理”,有时不能自制。借此宣扬“孝悌仁爱”、以“忠恕”之心待人等儒家的道德。
[鉴赏]
这一首是后人据古镜谜(冯梦龙《桂枝儿咏镜》中曾引到)补的。
单看谜语本身,也算做得巧的。小说题名之一是“风月宝鉴”,《红楼梦曲·枉凝眉》中有“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的话,小说中还有贾宝玉对镜梦见甄宝玉的情节等等,都与“镜子”有关,所以镜子谜用于宝玉除了注解中说的寓意外,暗示其归向空门也很切合。唯其如此,续补者特地通过看灯谜的贾政赞道:“好,好!如猜镜子,妙极!”颇有点沾沾自喜。但是,他没有发觉这面镜子中所反映出来的宝玉形象却是头戴儒冠的:宝玉深恶“四书”,虽贾政一再督责,时到后面第七十三回“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背;至下本《孟子》,就有大半生的。”现在居然能“凭空”从最生疏的下半本《孟子》中断章裂句,摘取其词,得心应手地制成谜语,岂非大大的奇迹?这只能证明续补者自己对《论》、《孟》之类的言论是很崇拜的,因此看到这个巧引“经”语的谜,就拿来添入,而对贾宝玉这一类的叛逆者形象所显示的不喜道德文章却没有去注意到。问题还不止于此。戚序本中没有宝玉的谜,所以贾政一走,凤姐就对宝玉说:“刚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着叫你作诗谜儿?”续补者添加了这个谜后,却忘了把凤姐这句话也改一下,结果是刚说他诗谜做得“妙极”,接着就说他没有作诗谜,形成了自相矛盾的局面。
其十(薛宝钗)(后人增)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虽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竹夫人
[注释]竹夫人,又称竹几、竹夹膝,用竹篾编成,圆柱形,中空,有洞,可以通风,夏天睡时可抱着取凉。宋代诗人黄庭坚以为它不配称作夫人,就名之为青奴,后又叫它竹奴。1.“有眼”句——说竹器是镂空的。眼,即洞,借此骂宝玉。2.“荷花”三句——说夏天相偎依取凉,秋冬被弃置不用。借此说夫妻生活短暂。[鉴赏]这一首也是后人续补的。唐宋以来,咏竹夫人的诗极多,有说它“但随秋扇”的,有叹“爱憎情易迁”的,还有说“与君宿昔尚同床”、“只恐西风动别愁”的等等,不一而足。这首谜虽比“更香谜”浅俗,却只袭用前人诗意,并没有什么创新,修辞上也有疵病,如“分离别”即硬凑足三字,但主要缺点还在于它完全不像是薛宝钗所作的,也就是说续作者没有“按头制帽”,而诗歌的性格化恰恰是《红楼梦》诗词不同于其它旧小说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薛宝钗为人虚伪,思想庸俗,但她很讲究合乎大家闺秀身份的礼,涵养工夫极深,作诗以盛唐为宗,追求含蓄浑厚,言语行动处处谨慎,要显出自己很有教养。一个矜持自己能“珍重芳姿昼掩门”的薛宝钗,现在居然破“门”而出,大骂“有眼无珠腹内空”,还把它写了贴到春灯上让大家观赏,这能令人置信吗?当然,薛宝钗也会骂人,但总不会用赵姨娘的口吻,何况做诗?这个传统礼教的卫道者,平时见了姊妹们读书吟诗,稍涉男女,就板起脸孔装作正经教训人家,怎么现在自己竟毫无顾忌地写出“恩爱夫妻不到冬”之类的话来呢?它与蒋玉函之流在狎妓的酒席上唱“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的腔调又何其相似!所以,续补那种“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滥小说容易,续补曹雪芹这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伟大的古典名著,如果思想庸俗、见识鄙陋,就难免不使自己的文字成为续貂的狗尾。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我们都知到《红楼梦》的文学手法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是前后呼应许多前面的文字预示后边的故事。在第二十二回贾探春写的灯谜诗的谜底是风筝,她的画里也有风筝,写的灯谜诗里也有风筝,说明她这一生跟风筝有关系。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整个诗都是预示着她要远嫁,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清明的时候嫁人,这吉利吗!这说明贾探春出嫁的日子很不好,说明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出嫁。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抽签,贾探春抽到的签写的是“瑶池仙品”四个字然后是一首诗:日边红杏倚云栽,然后众女子引出个议论说贾探春是王妃、这个很值得琢磨。第七十回填柳絮词,探春只填了半阙最后由贾宝玉续了半阙,续的半阙里边有一句: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为什么偏偏要由贾宝玉来写这样一句,作者的用意很明显因为贾探春自己所写的上半阙最后一句: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她写的就是柳絮东西南北各一吹永远分开,这预示着探春远嫁以后再也回不来了,贾宝玉写的那句只是个虚妄的幻想,所以探春跟家人的只能是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那么到到底远嫁到了什么地方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在第七十回写放风筝,贾探春放那个风筝是最有意思的,她放了一个凤凰,凤凰很吉祥,结果不知道哪家人又放了一个凤凰风筝两风筝缠到一起了,然后又出现了第三个风筝像门扇那么大是个喜字风筝又跟两个凤凰风筝缠在一块,最后三个风筝全断了飞走了越飞越远,这是个比较复杂的伏笔。这些伏笔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八十回后作者会通过文字一一回应。那么她到底嫁到哪里去了在前八十回里边也是有痕迹可寻的。在第七十一回写到贾母做寿来了一些贵客其中有一个贵客叫做南安太妃,这个南安太妃要见见贾家的**们,贾母这个时候就很有心计让史湘云,薛宝钗,薛宝琴,林黛玉来了这四个都不姓贾啊要谈婚论嫁的话得有他们的父母决定,然后贾母又说了单让探春出来吧,这是什么意思是是往外推荐人呢,南安太妃第一个一手拉过来的就是贾探春,你贾母让贾探春单出来南安太妃是明白的,探春要嫁给谁贾家是说的算的,南安太妃应该是看中了贾探春。她们放风筝的第一个风筝应该就是象征着南岸郡王的儿子也就是南安太妃的孙子,南安郡王的儿子南安太妃的孙子世袭了南安郡王的王位贾探春嫁给他就是个王妃。贾探春的前景之一就是成为一个王妃,所以六十三回当中的那句话会在八十回之后会兑现的,贾探春命运的第一种可能就是嫁到南安太妃家当王妃,她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曹雪芹虽然点到了这种可能性但这不是贾探春的最后结局。第七十回那个放风筝的场景那两个凤凰风筝在一起不挺好嘛,如果这事成了贾探春不就是个王妃么,但是又来了第三个风筝特大说明他有很大的势力上边是个喜字说明他要办喜事,那么这第三个风筝象征着谁啊?皇帝!!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结合一下历史就不难明白,在康、雍、乾三朝皇家经常用公主或者是郡主去和番(还记得康熙把女儿嫁给葛尔丹了不),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了派武力镇压下来他就要向你进贡,这个时候就要把自己皇家的女子嫁过去建立血缘关系以稳定对皇朝的效忠。在八十回后作者就会写到书里边的皇帝拿贾探春去和番了,本来贾探春有希望成为一个南安太妃的孙子媳妇成为一个王妃,但是这两个凤凰风筝缠在一起以后又来了一个很大的风筝把他们给破坏了,也就是说书里边的皇帝把贾探春冒充皇家的女子嫁给了外藩起到和番的作用。那么探春嫁到的这个番国在哪呢。如果你仔细阅读的话就会发现《红楼梦》里边写到了很多外国,有个女儿国是《红楼梦》提到的一个虚拟的国家,女儿国不需要女人嫁过去所以说探春不可能嫁到这个女儿国,还提到一个真真国书中提到薛宝琴和她父亲去过一开始要走陆路和画上画的海不符合所以说真真国也排除,还得到一个国家叫福郎斯牙有专家考证指的是西班牙所以也很难把贾探春的远嫁想成嫁到那种地方去。那么她到底嫁到了哪个国去了呢,有一个国叫茜香国是在第二十八回出现的,茜香国可能盛产茜草茜草可以做染料,他可能要出售纺织品要不怎么他国家的东西会在咱国家出现说明他跟咱们国家进贡,那么探春远嫁就很可能嫁到了这个国家。茜香国有专家考证是指的琉球,琉球原先是中国的属国需要向中国进贡,琉球在太平洋里边所以说大海,大船这是说的通的。贾探春是回不来的,最后贾家又招到皇帝的彻底打击探春就算回来也回不了家还会去拿去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