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之最 成语之最
克己复礼的意思和含义-克己复礼的意思
tamoadmin 2024-11-04 人已围观
简介词目 克己复礼 发音 kè jǐ fù lǐ 释义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引用 《昭明文选》卷一 ...也,一人莫非其臣也。又曰:舜、文王相去千有馀岁,若合符节也。 克己复礼 ,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论语,颜回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 ... 《昭明文选》卷三 ...曰:同乎无欲,是谓素朴。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孔子曰: 克己复礼 。马融曰:克己
词目
克己复礼
发音
kè jǐ fù lǐ
释义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引用
《昭明文选》卷一 ...也,一人莫非其臣也。又曰:舜、文王相去千有馀岁,若合符节也。 克己复礼 ,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论语,颜回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 ... 《昭明文选》卷三 ...曰:同乎无欲,是谓素朴。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孔子曰: 克己复礼 。马融曰:克己,约身。善曰:老子曰:知足常足也。将使心... 《昭明文选》卷十八 ...仁,论语,子曰:伯夷叔齐饿於首阳之下。又曰:颜回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 为仁。列子,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仁奚若?子曰:回之仁... 《全后魏文》卷二 ...成也。是以擢授南部,综理烦务。自在厥位,夙夜惟寅,乃心匪懈, 克己复礼 ,退食自公,利上之事,知无不为,赏罚所加,不避疏戚。虽... 《全后魏文》卷三 ...绪,惟新庶绩,亦望蕃翰群司,敷德宣惠,以助冲人,共成斯美。幸 克己复礼 ,思愆改过,使寡昧无愧于祖宗,百姓见德于当世。有司明为... 《全后魏文》卷六 ... ◇ 诏免元嵩官(太和十八年) 嵩不能 克己复礼 ,企心典宪,大司马薨殂甫尔,便以鹰鹞自娱。有如父之痛,... 《全后周文》卷十九 ...,若使合国共行,必应违式者罪,何以得知?现见时人,受行儒教, 克己复礼 ,触事多违。《礼》云:「肴乾不食,未见与肉而求果者;爵... 《全后汉文》卷六 ...王深思悔过,端自克责,朕恻然伤之。志匪由子,咎在彼小子,一日 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王其安心静意,茂率休德。《易》不云乎:「一... 《全后汉文》卷二十四 ...。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 克己复礼 ,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 *** 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 《全后汉文》卷四十四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昔冯野王以外戚居位,称为贤臣;近阴卫尉 克己复礼 ,终受多福,郯氏之宗,非不尊也;阳侯之族,非不盛也。重... 《全晋文》卷八 ...以酒过,为有司所绳。吾亮其极欢之情,然亦是濡首之诫也。ダ必能 克己复礼 者,今不加黜责。(《晋书·周ダ传》) ... 《全晋文》卷三十四 ...。) 保傅不可不高天下之选。羊祜秉德尚义, 克己复礼 。东宫少事,养德而已。(《文选·竟陵王行状》注)... 《全晋文》卷五十三 ...评,以一风流。然古之厉行高尚之士,或栖身岩穴,或隐迹丘园,或 克己复礼 ,或耄斯称道,出处默语,唯义所在。未可以少长异操,疑其... 《唐文拾遗》卷二十八 ...敬必诚,严谨备至。次任左监门卫胄曹参军,和而不固,雅而应物, 克己复礼 ,时然後言。次任左威卫胄曹参军,性专静内,敏有干扃,无... 《全北齐文》卷六 ...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 克己复礼 ,以成美化,天下幸甚。(《北齐书·王?传》:武平初上言... 《两晋演义》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处捐躯 ...患志不立,何忧名不彰?”却是名言。处唯唯受教。嗣是励志好学, 克己复礼 。言必信,行必果。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吴亡入... 《全汉文》卷四十三 ...母安得处所,尚何皇太后之有!高祖天下当以谁属乎!宜谋於贤知, 克己复礼 ,以求天意,继嗣可立,灾变尚可销也。(《汉书·五行志》... 《全汉文》卷四十五 ...反道,绝群小之私客,免不正之诏除,悉罢北宫私奴车马?出之具, 克己复礼 ,毋贰微行出饮之过,以防迫切之祸,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 《全三国文》卷十·魏十 ...议。然法者,所与天下共也,不可得废。今削王县二户七百五十。夫 克己复礼 ,圣人称仁;朝过夕改,君子与之。王其戒诸,无贰咎悔也。... 《全三国文》卷六十九·吴七 ...积恶之渐,臣深忧之,此祸兆见矣。故略陈其要,写尽愚怀。陛下宜 克己复礼 ,述修前德,不可捐弃臣言,而放奢意,意奢情至,吏日欺民...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克己”就是强调进行个人修养:“复礼”就是要恢复古之人伦纲纪。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明确指出“礼”不是为了恢复西周“礼”的制度,而是注重个人修养,以达到“仁”的境jie于无声处
问题二:正心修身克己复礼 是什么意思?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克己复礼 读音:kejifuli 解释: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 出处:《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问题三:什么叫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读音:kejifuli
解释;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
出处:《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麽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问题四:克己复礼的复是什么意思 “恢复”的意思。 克制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恢复原有的礼节制度。
问题五:克己复礼 基本含义 克制自己的言行,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的儒家思想中主张克己复场,是指要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kè jǐ fù lǐ)
解释: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成语: 克己复礼
拼音: kè jǐ fù lǐ
解释: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举例造句: 小官公谨忠信,克己复礼,奉公守法,正直无私。 ——明·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约束自己
英文: comply with the rites by setting restraints on oneself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弟子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
拼音:
kè jǐ fù lǐ
解释: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例句:
~,以奉始终。(汉·班固《东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