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之最 成语之最
阴云四布是成语吗-阴云布雨打一生肖
tamoadmin 2024-11-03 人已围观
简介1、龙起源于蛇。八千年前,雨量充沛,满世界草丰林茂,是蛇类的天堂,人对蛇可谓是防不胜防。于是人们虚拟出蛇身、骆驼头、麒麟角、乌龟眼睛、牛耳朵、蜥蜴腿、老虎爪、鱼鳞,还长有胡须的动物——龙。龙的神力无比,可降服一切自然灾害和野兽。2、来源于雷声龙最早就来自于闪电弯弯曲曲的形象,先民们通过对自然及天象的观察,认为天上存在着一种能够呼风唤雨、会打雷并以闪电形象现身的神物,根据雷声他们将其称之为龙。从龙字
1、龙起源于蛇。
八千年前,雨量充沛,满世界草丰林茂,是蛇类的天堂,人对蛇可谓是防不胜防。于是人们虚拟出蛇身、骆驼头、麒麟角、乌龟眼睛、牛耳朵、蜥蜴腿、老虎爪、鱼鳞,还长有胡须的动物——龙。龙的神力无比,可降服一切自然灾害和野兽。
2、来源于雷声
龙最早就来自于闪电弯弯曲曲的形象,先民们通过对自然及天象的观察,认为天上存在着一种能够呼风唤雨、会打雷并以闪电形象现身的神物,根据雷声他们将其称之为龙。从龙字的发音上看,“lóng”正是记录了雷的隆隆之声。
在阴云密布的天气,每当看到风起云涌,听到隆隆打雷的声音,有时甚至还会看到随之而来的闪电,先民就知道是龙来了。而龙让他们捉摸不透,有时还让他们感到非常害怕,就越发让他们感到敬畏。于是,对龙的崇拜就开始了。
扩展资料八千年的龙文化,在中国民间有深厚的积淀,数不清的民风民俗及节日与龙有关。
在中国龙文化中,龙不仅被视为一种通天的神兽,而且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在古人看来,龙既然能沟通天地,当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给人庇佑。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龙当做昭示吉祥幸福的瑞兆。古代统治者甚至还把龙的出现当做国泰民安的象征。
女朋友带我回老家过年,但没告诉我她父亲已经过世,而且扫墓也没叫我去,谁能帮我分析一下她的想法?
初夏的上午,阴云布雨。微雨的校园,中央花坛的长廊下,我收起心爱的雨伞,信步观赏这满园的绿肥红瘦。
紫色的圆环形花坛,坛周分布着若干扇形的区域。区域内,高高低低的填满绿色,绿色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成排种植或零星点缀。成排种植的较高的树木,是香气已过的桂花树和小扇完全绽开的银杏树,低的是草坪和草坪中点缀的月季花,花儿朵朵正是盛开的张张美颜。零星点缀的几株高树,有正逢花期的广玉兰,有开花蜜甜但花期已过的洋槐树,有七八月间花期至时荣华富贵感满满的芙蓉树,它们全都精神抖擞地沐浴在微雨中。
难得能有这样的惬意,偷得浮生半点闲,徜徉在绿肥红瘦之间。抬头望向头顶,只见廊顶绿色的青藤叶间,美国凌霄花小喇叭似的滴滴答答地吹奏着初夏的舞曲。紧实的花朵,紫红夹金的厚重颜色,点亮了铅色的背景。雨水淋洗过的植被,颜色都更加鲜活。放眼这样的绿色,倒是很舒心,很能让整天面对电脑、手机的眼睛放松片刻。深呼一口气,满满的清新沁人心脾。闭上眼睛,当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株小草、一朵小花、一片树叶,甚至是一条土龙、一只蜗牛,在微雨中体会这淡淡的清凉、醉人的湿意……
“蜗牛!蜗牛!散步的蜗牛!”思绪翩飞间,我期待的蜗牛突然闯入我的视野,我兴奋得像个孩童般叫起来。
一只,两只,三只,半平方米不到的石板上居然有三只蜗牛!它们背着自己心爱的房子缓缓地爬行在廊柱间相连的座条石上,好可爱啊!蹲下身子,我亲切地和它们打个招呼——嗨!它们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忙活着自己事情,压根不理我。三只!我居然一睁眼就能看到三只正在散步的蜗牛!好有眼福哦!只见三只大小不一的蜗牛,东南西北的一字儿摆开。小的,颜色偏白;大的,颜色偏暗;最大的,颜色最暗,是黄褐色,也离我最近。它驮着那线条流畅的小屋,伸长那雷达般的触角,左伸伸,右探探,肉肉的滑滑的身子,慢慢地蠕动着。找什么呢?树叶?小草?回家的路?新的迁移目标?我不知道。
我继续观察,它继续找寻。湿润的空气里弥漫着花草树叶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哪里才是食物的供给所?我猜,它是不是这样想呢?只见它把触角向前伸了伸,好像搜索着它所期待的物体的气息。或许气味不太对,它又将触角向下弯了弯,接着右拐,再向前爬动。显然,右边的气息更加湿润,更接近草坪,左边是廊下的地板和它身边的我,干燥的气息和人的气息让它回避。“嗨!我不是坏人!我不伤害你!”我对它说。它是个倔强的小聋子,继续朝着它既定的方向南行。咦?那两只呢?顺着它爬行的方向看去,我才发现,那两个小家伙不见了。
微雨几乎不再滴答了,风中的湿润渐渐在减弱。想来,廊内的干燥感更加明显,小家伙们应该奔向湿润的家园——绿草丛中或湿润的树干了吧?抬头,我突然看见廊柱高处,一只中等个头的蜗牛在缓缓爬向更高处,似乎去找寻廊顶被雨水滋润的绿叶,那里将是它心仪的美食和美居。
眼前的这只蜗牛,你想去哪里?再陪我玩一会好吗?于是,我用指腹轻轻点了一下它的一个触角顶端,它迅速地缩回,见我没有下一步动作,就缓缓再伸出来。我再触触它的另一个触角,同样的反应再次发生。哈哈哈哈,好有意思!我好像在跟一个好朋友逗趣。反复几次,它不怕我了,触角伸缩的速度在加快,是适应了吗?它的几乎透明的脑袋里,有血管一样的东西在规律地搏动,淡黑色的。它有时还要把脑袋抬起,好像看看前方的路;有时又把脑袋放下,触角也左右旋转,试探,两个触角不对等地时伸时缩,嘴巴还觅食似的咀嚼着。石板上,啥也没有啊!它在干嘛?突然,我发现它的小房子开口处,有黑黑的泥线条在慢慢加长。哦!我明白了!它在排便!原来,蜗牛是这样排便的!蜗牛的便是从这里排出来的!以前只看见过干干的蜗牛粪便,从没有亲眼目睹蜗牛排便的过程,今天总算长见识了!
我捡起一根草梗,轻轻的触动它的胸部,拦住它的去路,我想挽留它一会儿,再多和它玩一会儿。我左拦,它右走。我右拦,它左走。左右就是一个不配合!我再次拦它,它的嘴巴居然张开了,肉肉的,白嫩嫩的,肥嘟嘟的,没有牙齿,好像在跟我吵架似的。我是个世界和平的爱好者,才不想和它吵呢!不是喜欢,不是好奇,就不去招惹了,并没有要存心伤害的意思。当它把头和胸高高抬起的时候,俨然就是一个斗士,一个捍卫自由和尊严的斗士。我放下了草梗,我不再阻拦它,任由它迅速走向它自己的世界。看那“步伐”应该是恼了。当它离开原地时,我才突然发现,它刚刚战斗过的地方有一小滩粘液,湿漉漉的,滑润润的。或许是它想分泌更多的粘液,好走得更加顺畅,走得更加迅速吧?或许,是我伤到它了,那些粘液就是它与我搏斗而流的血和汗?若真的是这样,我的罪过就大了!幸好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阿弥陀佛!我的挽留,我的善意,只是我自作多情一厢情愿罢了!它根本不需要!
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生命,本就彼此不够了解,干嘛要强作挽留呢?我给它的挽留,于它而言或许只是无理纠缠。我想给的并不一定是它想要的,我所以为的并不一定是我所以为的。放手,才是最好的尊重。不纠缠,才是最好的自爱。不打扰,才是最好的爱护。生命平等,和谐万岁!
刘书良写于舜耕校园
2021年6月3日
曾被孙悟空打趴下的玉帝,实力究竟有多强大呢?
但愿能帮到你,希望采纳!
崂山地区的民俗是多元化的大融合。而且一旦融合而成,就有其稳定性和传承性。
早在年前,崂山就居住着“不”、“其”两大部落,夏、商、周时属莱夷地,春秋时属齐国,秦朝时属琅琊郡,汉时又属东莱郡,其后隶属更是多变。可以说,每一次隶属的改变,必然融入不同地区的民俗,特别是多年前的明朝大,们又将山西、云南等地的民俗带入崂山。所以千百年来,崂山地区的居民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仪交往、祭天祷地等方面,既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独特民俗,又将外来的民俗吸收、融合,使之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崂山民俗。
旧时的崂山民,讲究依山面水(海),土石建筑,草顶木质门窗,多为三间,向阳而建。土炕靠南窗,冬天太阳照着,人在炕上暖烘烘的。在生活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利用阳光取暖,不也很科学吗?
崂山人在饮食上也颇费了心思。为省饭,冬天农闲时改吃两顿饭(此俗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让人吃饱,人们常用地瓜馇“地瓜饭”,把地瓜面切成面条蒸着吃,把野菜馇成渣,或用大葱蘸虾子就饭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具崂山特色的食俗。
崂山虽然划归即墨县近年,但在婚嫁方面有自己的风俗:即墨有些村子娶亲用一顶轿,可崂山地区都用两顶轿,女婿乘一顶轿上门娶亲,另一顶轿由新媳妇乘坐来婆家。
崂山人多认为自己的老家在云南,所以人后报庙时,一面烧纸马一边祈祷者的魂回云南吧。这又形成了丧葬中的一俗。
崂山的方言更有其独特之处:舅母叫“妗子”、奶奶叫“妈妈”、伯父叫“大爹、二爹”、更有趣的是小蜘蛛叫“老妈妈”、疙瘩汤叫“骨扎汤”、水饺叫“小骨扎”、窝窝头叫“汽溜”、馒头叫“饽饽”、刀鱼叫“林当鱼”、白鳞鱼叫“想鱼”……这些方言土语让初来乍到之人还真要头痛一阵子的,然而崂山人一听就明白。
崂山的礼仪民俗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家庭的,也有邻里间的;有精神道德方面的,也有岁时节庆方面的,礼仪民俗一旦形成,有极强的约束力。如吃饭时必须要老人先动筷子、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客人来时要起身相迎、喜事白、丧事红、家人去世三年内不走亲、清明上坟……,如果违背了这些民俗中的禁忌,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不懂规矩,或招致人们的反感和不快。
崂山地区的文化游乐民俗更是丰富多彩。数十个戏舞跑了一村又一村,数百个戏剧演了一年又一年,上千首谣唱了一遍又一遍,上万个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尤其是那些风趣游戏和那些脍炙人口的谚语、歇后语、谜语有谁能说得清呢?千百年来,人们就在这些说唱听讲中寻求了欢乐和幸福,得到了享受和安慰,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崂山地区民间信仰成俗。旧时人们上庙求神拜祖保平安,慢慢的就形成了求神、贸易、游乐为一体的庙会。崂山的庙特别多,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庙多,庙会就多。崂山民间历来崇拜神灵:天地神、土地神、山神、财神、关帝圣君、海神等,都在人们祭祀之列,人们对他们顶礼膜拜。崂山民间对狐狸、黄鼠狼等既信服又惧怕,如称狐狸为狐仙、黄鼠狼为“老邻居家”而不敢伤害,简直视当神灵。旧时,人们得病常请巫婆治病,有难事常占卜吉凶,所以巫术、法术及占卜在崂山盛兴。
崂山还有一个独特的民俗,就是用偏方治病。旧时人们无钱药,崂山就是一个医药宝库,所以一旦病了,就采药自救。人们在治病中便总结出许多偏方,如采柿子叶3至5个,放在铁锅中熬水,水开后,舀入木盆或铁盆中凉到不烫手时,将患儿的两腿浸入水中,烫洗5至6分钟后立即拿出,一天早晚两次对治疗小儿腹泻有特效。还有治刀伤的偏方、治烫伤的偏方、治嘴角疮的偏方……据统计,各类偏方目前在民间流行近千种。有的偏方“药到病除”,用老百姓的话说还“去根”(即治本)。所以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民间仍相信偏方治大病。
三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崂山民俗也必然随之变化和发展,一些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民俗被淘汰了,一些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完美,一些新民俗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
人们的住由低矮的茅草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成了高大宽敞的砖瓦,90年代后各村由集体建起了楼,“楼上楼下、电灯”真得变成了现实,旧时建查日子、放鞭、帮工等习俗随之消失。
饮食方面的变化更大,再没有人为省饭而吃两顿饭了。大米、白面作为主食代替了旧时的地瓜、地瓜干,旧时度日的那些饭菜已做为崂山特色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了深受客人青睐的美味佳肴。“嫚、嫚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这句流传了多年的俗语只能留作记忆了,因为大人再也不需要用这句话安慰盼年的孩子了。
服饰的变化更大,流行了多年的长袍、马褂、旗袍在20世纪50年后被中山服、装、军便服代替。80年代后,西服、休闲装、运动服、短裙、超短裙又成为主流,现在,服装款式、色调的变化简直让人跟不上趟。服饰中崇红贵黄的观念早已破除。
婚嫁方面,“婚姻自主”代替了“媒约之言、父母之命”,轿车代替了花轿、酒店请客渐成时兴。娃娃亲、童养媳等包办、婚姻自20世纪50年代后绝迹。丧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火化”代替了土葬,盛殓等习俗自然?除。
许多庙会在做为“四旧”被废除,至今,再没有旧时的盛况。人们对各种神灵的崇拜程度已大大减低。
许多崂山方言也赶上新时兴,爹改称“爸爸”,娘叫“妈”,妗子叫“舅母”,饽饽叫“馒头”。现在社会上兴起什么说法,崂山人马上学会了。
文化娱乐方面的民俗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卡拉OK等代替了旧日山村的柳腔、茂腔;电子游戏机等洋玩具代替了跳、藏猫等传统游戏;“打扑克”、打麻将、“摸彩券”代替了流传在山村、渔村几千年的“推”、“看纸牌”、“掷骰子”、“压宝”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排球”、“篮球”、“桌球”等活动也在农村普及开来。
新民俗不断形成,几千年来“养儿防老”的旧观念随着农村实行养老保险得到了转变,那些“赶上好时候”的老年人,有了钱也开始乘火车、坐轮船、坐飞机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去旅游!独生子女家庭在农村已不少见。“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圣诞节”、“阳历年”等一些新的节日在民间越来越兴。出门“打的”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摩托车早成为人们下地干活、出门打工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也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家。
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完整的民俗发展史,不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史、文明史。崂山民俗也不例外,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俗到文明的发展过程。它既是崂山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崂山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崂山的民俗在今后的社会变革中,永远保持着独特的诱人魅力,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中永放异彩的奇葩。
第一章岁时节庆民俗
第一章岁时节庆民俗
岁时节庆民俗包括传统节日民俗和新兴节日民俗。
传统节日民俗是按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和节气变换在民间形成的风俗习惯。它是崂山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崂山地区月月都有。这些节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变异,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特色。其中有反映生产的农事节日(立春、谷雨等);有祭奠祖先的祭祀节日(农历十月一);有追念民族英雄和名人伟人的纪念节日(清明节、端午节等);有喜庆丰收、合家团圆的庆贺节日(春节、中秋节);还有属于游艺娱乐方面的游乐节日(元宵节)等。许多节日还伴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故事,如七月七的“牛郎织女相会”等。如今,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半年、七月七、中秋节、十月一、冬至、小年等传统节日仍受人重视,一些动植物的生日等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有的节日的庆祝方式也逐渐融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和风尚。
建国后,崂山地区的新兴节日有国际性的,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元旦等;有我国特有的,如教师节、节等;还有崂山地区独有的,如北宅樱桃节、崂山茶节和枯桃花会。这些新兴节日特别是崂山本地创办的节庆,丰富了崂山民俗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地方知名度,为发展崂山的地方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现在,传统的节庆在崂山愈加兴盛,新兴的节庆在崂山富有新的魅力。
第一节传统节日
一、春节
爆竹生花过新年
春节的由来历史悠久,但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至西汉前,日期多变,如夏代定为农历正月初一,商代定为农历十二月初一,周代定为农历十一月初一,秦朝曾将农历十月定为每年第一个月。公元前年,汉武帝时颁行《太初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俗流传至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称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民间一直俗称“过年”、“过阴历年”。
春节,是崂山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虽然人们通常将正月初一至初三称为“过年”,但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这一段日子里,人们“忙年”、“迎年”、“过年”,欢乐与祥和的节日气氛十分浓厚,今天这种传统的习俗,仍完整地保存着,并不断发展,更有新意。
除夕忙年年除日为腊月最后一天,民间俗称年三十、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大年夜”这天从早到晚,人们忙着打扫卫生、贴对联、包饺子、请年、接灶、放鞭、迎年等,其繁忙、热闹、欢乐程度甚至超过年初一。可谓忙中有乐、其乐无比。
打扫卫生。清早,男人们就先将门里门外、前屋后的卫生清扫一遍。
挂宗谱。早饭后,男人先将红席钉在正间正北墙上,再将宗谱挂在红席上面(东西两面挂上莲花、牡丹彩幅),宗谱前摆上供桌。供桌上供上饽饽、鱼、肉、鸡、水果等(三盘三碗或五盘五碗),摆上筷子、香炉、蜡台、黄裱纸、锡壶(以备点酒)等,一切妥当,男性就向宗谱烧纸、磕头。
贴对联(春联)。贴对联要从外往里贴,依次为大门、屋门、门、间,要将上年的取下用筛子盛好回家烧掉。贴的对联以没有皱折为好。有时人们怕年除日天不好,就提前一天贴好,有时怕浆面上冻,就将大门摘下来放在太阳底下贴。
春节贴对联
捞隔年饭。把小米煮三成熟后,放在盘中堆成山状插上红枣(双数取吉利)摆在供桌上,年初一食用,即为“隔年饭”,象征年年有余粮。
中午饭后,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上街放鞭炮,欢快的玩耍;女人们开始调馅、和面包饺子;男人就开始挑隔年水(送年前用)、劈隔年柴(象征家中不愁喝、不缺烧)。现在,吃上自来水、用上煤气的村民,再也不用挑隔年水、劈隔年柴了。
祭拜祖先(20世纪40年代)请年日落之前,家中的男性要提着灯笼,端着供品,带着香纸、鞭炮到祖茔请已故的长辈灵魂回家过年。将供品摆到辈份最高的坟前供桌上后,即从大到小挨个烧纸、祭供、叩头,最后边往家走边喊着“爷爷妈妈回家过年了!”回家后,在大门里横放一木棍,叫拦门棍,然后,对着宗谱烧香、磕头。之后,带着祖辈的灵魂到本性的祠堂去聚会、拜祖,完后再把自家已故老人的灵魂领回家祭拜。现在,请年风俗仍流行,不过少有人带供品了,也没有到祠堂祭祖的了。
接灶接灶一般在晚上七、八点钟。全家男性,来到天井,摆上供品,面向南天,将灶王像和纸一并烧掉,祭酒磕头后,在东间锅台上摆上香炉、供品,将天井撒上芝麻、麦草、谷草(直至初三早晨打扫烧掉)。接灶后,全家一起喝酒、吃饭,正式进入“过年”的境界。现在,人们仍然接灶,只是程序淡化了许多。
吃过年饺子除夕夜十二点,各家女人们开始煮饺子;男人们便开始烧香、烧纸、祭酒、叩头、祭天祭神、祭祖、燃放鞭炮,之后,再祭已熟的饺子。此时屋外鞭炮齐鸣,屋内蜡烛通明,烧的香味、煮的饺子味交织在一起,烧的纸烟和饺子气充满间。人们忙活着,向炕上端饺子、摆酒菜。然后,小辈们便给长辈磕头,磕头时边说:“爹,过年好,给您磕头”。边磕头,大人们边说好,边分压岁钱。问完过年好,便一块吃饺子,谁吃到饺子里的花生、枣、硬币、糖果时,就向家人炫耀,人们便说上一句吉庆话,如吃到一块糖,则是“有甜头”,吃到硬币说“有钱花”,谁吃得多谁就越高兴,将过年气氛推向。中将祭天、祭祖、磕头当作“四旧”废除,20世纪80年代后有的村民又将其恢复,但大多村民对请年、祭天、磕头等习俗已淡化,除夕夜全家欢聚一起,一边喝团圆酒,吃团圆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
拜年吃过饺子,男性便提着灯笼、拿着香开始拜年,路上碰到人都互问“过年好”,走进近支(自己人们)最长者家的大门口就高呼“大爷爷(……)过年好”,进屋后将自带的香插到香炉中,就烧纸、祭酒,然后先朝宗谱上的祖辈叩头,再给家中长辈一一叩头。之后,从其家再取一柱香继续拜年,直到把近支长辈全部拜完。现晚间拜年,已不光男性,女孩也可随大人拜年,进门只问过年好,吃块糖说几句祝福话。正月初一,是家庭妇女的拜年日,她们只问好,不烧香纸、不叩头(新媳妇头一年要行大礼)。
拜年(20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由朋友、同事之间的互相拜年发展成团拜,90年代,、拜年已成为春节一新风俗。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送年送年的时间是初二夜十二点(有的是初三凌晨),将头一碗饺子祭奠天、地和已故祖辈,放完鞭炮后,在宗谱前烧香、烧纸、祭酒、叩头之后,吃送年饺子。20世纪50年代前,凌晨两点左右,家中男性长辈端着供品,领着男性子孙来到村头或十字路口,点燃香、纸、神位后,祭酒朝祖茔方向叩头,送已故长辈灵魂回茔,年算过了。正月初三早饭前,将宗谱请下,卷好放在供桌上(以备元宵节用),撤掉供品。神主、牌位敬谨收藏。撤去院中谷草和“拦门棍”,解除家中禁止扫地和泼水的禁忌。
走亲初二看舅、姨。这天,外甥要带上礼物去给舅或姨拜年,男外甥也要向长辈问好磕头。这一天,舅、姨不能摆架子,还要好好设宴招待外甥们。
初三看丈人(岳父)崂山地区多在初三到丈人家拜年,俗称“走丈人家”、“看丈人”。早饭过后,女婿和媳妇孩子,带上礼物去丈人家拜年。女婿看丈人,也是见面问“过年好”,进屋磕头。丈人家要设宴招待,如果丈人家亲兄弟多,就轮流宴请女婿,叫做喝“轮庄酒”。
初四看姑姑。小辈们带上过年饺子、包子、枣饽饽等礼品去姑家拜年。进门先问“过年好”,进屋后男性小辈烧香、烧纸、祭酒,先向宗谱,再给姑家长辈逐一叩头。
禁忌春节的禁忌比其它节日多:请年以后,直到初二夜不能扫地,扫地意味着对祖先不敬,也会扫走财运;不许泼水,怕泼走财运。年夜饭中不能少鱼,取“连年有余”之意,没有鳞的鱼不能上席;驴肉、马肉、兔子肉等所谓“杂乱肉”不能上席。
春节期间说话、办事都要十分谨慎;“破、坏、散、、赔、病、输、痛”等不吉利的字眼都不能出口,不能骂人,不能打孩子。饺子皮破了,要说“中了”,馒头裂了要说“笑了”,饭吃完了要说“好了”,蒜要叫“义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说“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放鞭炮时,挂着鞭炮的竹竿不能说“高擎(穷)”,一旦说了另一人就接着说“擎(穷)到头了”意为不能再穷了,来年就开始富了。所以有了“大年五更驴,不好也说好”的俗语。
还有送年之前,出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供品必须单数。家人去世三年内,不贴春联、孩子不拜年不走亲。初一忌人,如初一病故,要谎称初二的。这些禁忌有的已废除,但绝大多数至今还在民间流传。
动物生日春节期间,给一些动物过生日,如初一狗生日(一说初四)人们初一早晨把用五谷杂粮做成的各类食品摆在院中供狗食用,名为“请狗”。请狗是来自有趣的神话故事。传说原来人间的麦穗是从根部长到顶的,收的麦子堆成山,人们就不知爱惜了。可天上粮仓里麦子越来越少,玉皇大帝差天神到人间察访。天神化作一个要饭的,走州穿县,发现到处都是霉烂的麦子,一些顽童竟坐在一张大饼上嬉耍。天神回禀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大怒,吩咐将麦子全部收回,多亏了仙狗盗出一粒麦种,才使人间有了饭吃。后来被贬为人间的狗,人们为了感谢狗的恩情,大年初一请狗。也有一说即初一鸡生日、初二鸭生日、初三猫生日、初四狗生日、初五猪生日、初六羊生日。生日这天,人们要善待它们,给好吃的,不打它们,让它们欢快一天。现在这些动物生日已被人们淡忘了。
民间将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别称为“小轮七日、中轮七日、老轮七日”,认为这几天早起观天象可预测人体健康,如初七早晨晴空无云则可保少儿一年无恙,也叫“收小人儿”,十七日注壮年人,二十七日注老年人。这些并无科学根据的习俗,至今仍在一些人头脑中残存,如二十七日早晨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便会给老人增加心理负担,认为今年可能出事。
旧时人们对初七很重视。要烧香、烧纸、祭酒、磕头、祈祷一家平安、健康百岁。早饭吃面条求长寿。一天禁忌吵闹打架,意为全家和睦友爱,而且不干活,只吃喝玩乐。现在此俗已淡化。
植物生日初八谷生日、初九果生日、初十菜生日、十一庄稼生日、二十一麦子生日,旧时人们都很重视。这天,他们就到天井(谷生日)、果树地、菜地、场院(庄稼生日)、麦地去摆上供品,烧香、烧纸,求上天保佑作物丰收。俗语说:“初十不动针剪,以免伤了菜根、菜叶”,还说:“麦子成和秕,看正月二十一”。现在还有人为庄稼过生日,但正月十一日过庄稼生日的居多,而且只在家放鞭吃面条了。
二、立春
立春俗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有时在正月,有时在腊月(约在公历二月四日)。立春象征春天来临,气温逐渐回升。但崂山民间有“打春别欢气,还有30天冷空气”的说法。立春这天,农民喜欢到田野上走一走,叫做“迎春”、“接春”。还兴吃生萝卜,叫“咬春”,说吃个生萝卜可以消除春困,还可以杀菌防病,保证一年身体健康。
立春节日的《春牛图》
打春这天,出嫁的闺女不能在娘家,即使在娘家,也要在打春的时辰到外面躲一躲。一年两个立春日也忌结婚,据说“一年两个春,了丈夫断了根”,这些俗语至今还约束着人们。
三、元宵节
元宵灯会
元宵节,西汉初年始称“上元节”(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汉武帝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自唐代以后,民间有在当晚悬挂花灯、观赏花灯的风俗,故又叫“灯节”,从此流行至今。民间俗称“过十五”,是除春节外民间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崂山人过“十五”,主要有祭神祖、送灯、照灯等。
祭天敬神拜祖清晨,人们挂上宗谱,摆上供品,烧香、烧纸、祭酒、叩头,还要到土地庙关帝庙进香、烧纸、叩头。
送灯太阳落山时,人们端着祭品和豆面做成的面灯(或小蜡)到祖坟送灯、祭祖。将点起的面灯(蜡)放在坟头或避风处,十六日晚再照一次。
豆面灯分斗灯、十二属相灯,在上面捏一灯碗,上锅煮熟后,将食油刷入灯碗点燃。每个灯要放在一定位置上。斗灯放在祖坟坟顶,狗灯放在大门口,猪灯放在猪圈墙头,鸡灯则由人端着照墙角、炕旮旯,免得毒虫、蝎子伤人。
还有的豆面灯为月灯,即按月上折,正月一个折,二月对称两个折,三月等边三个折,……腊月十二个折。正月十五用豆面蒸“月灯”
月灯油干后,看看灯芯成什么形状,可预测那月收什么粮、菜、果。20世纪60年代前,许多人家将用完的面灯晾干保存,炒菜时切上几个当“油水”(因灯用豆油燃烧过留有香味)。70年代后,做面灯的少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再无人用面灯当“油水”了。
照灯送灯回来后,用点燃的面灯、萝卜灯照墙角、门后,磨旮旯等地方,边照边唱:萝卜灯、清凌凌,照的蝎子永无踪,照的蚂蚱不见影,耗子它也不打洞。十六日再照一次灯。现在仍有人照灯,不过多用蜡烛了。
天黑后,小孩欢快的在街上家里放起“滴滴金”,大人则燃放“花子”鞭炮,一派热闹景象。
禁忌十五晚到十六晚,不得挑水、扫地、倒脏水,以免挑来家虫子、扫走财神、泼掉财贝;正月十六还有不动针线一说。
四、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民间流传着,这一天龙王要升天,人们就祭祀活动,企盼龙王能行云布雨,使作物丰收。宋代以后,这个传统节日和惊蛰在一起了,并在民间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求丰收的风俗。明、清以后,民间又有了打囤、煎饼、熏虫、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
祭神初一晚,各家摆好供桌,烧香、烧纸、祭酒、叩头后,日落前到土地庙去送香、烧纸、叩头,祝贺土地爷生日。二月二一天三次到土地庙礼拜。此俗现在已绝迹了。
熏虫二月二清早进香礼拜后,端香将屋内各角落熏一次,叫“熏虫”,意为将害虫熏,一家没病灾。现仍有熏虫一俗。
打囤日出前,家家户户都到天井、大门口、场院,用草木灰撒成一个直径2-3米的圆圈,内撒一个“十”字,放上五谷杂粮,叫做“灰囤”,撒上一个形,叫做“囤梯”。如果这天天晴无云,即预示着粮食丰收,如“灰囤”被风刮散,则象征年景欠收。农谚中的“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寄托了农民渴望五谷丰登的愿望。有的人家还把草木灰撒在屋周围,叫“打围墙”,说可防止毒虫进家。现在撒灰囤仍在民间流行。
二月二撒灰囤
上工日旧时,扛活的长工(俗称“觅汉”)二月二到东家上工,所以叫“上工日”。长工进家后,东家要设筵招待,吃煎饼,喝地瓜酒,席间长工要说些吉利话,如“东家发财”、“东家多帮忙”等。此礼过后,挑水、扫院、夜间喂牲口及其它农活就是长工的事了。“下雨打苫,刮风扛石头”这句俗语正是长工辛苦的写照。现在,“觅汉上日”只能作为一种记忆了。
炒豆、淋煎饼、馇渣炒豆,是先将黄豆用糖水浸泡,粘上一层面粉(或不粘),晾干后烘炒而成。还有的用面粉、地瓜面、糖精等混合做成菱形或块状面豆。更有不少农家将地瓜切成豆晾干炒熟加糖为“地瓜豆”。淋煎饼,农家淋煎饼是将谷米、高粱、地瓜干等磨成面后调为面糊,先将锅里擦上食油,将面糊倒入锅内摊匀,熟后取出,可吃多天。馇渣,将经水泡过的黄豆磨成沫子掺上萝卜缨、胡萝卜缨或芋头叶等煮成,叫渣。
这一天有“二月二炒豆,大人孩子一炕头”、“二月二淋煎饼,大人孩子一天井”、“煎饼卷渣,喜老妈”等民谣。现在二月二很少有人淋煎饼、馇渣了。
禁忌“二月二不拾草,拾草光叫长虫咬“(俗说二月二龙抬头、长虫起蛰),家有属龙(蛇)的人,这天不能动刀、剪针,说“二月二动刀,伤了龙的腰、二月二动剪,伤了龙的眼、二月二动针,龙蛇断了根”,虽属迷信,可至今有人相信这些说法。
五、寒食、清明节
“春到寒食60日”,即大春60天后为“寒食节”,“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相传为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救命恩人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这天禁止烟火、不得饮食,故称“寒食节”。自秦汉至隋唐,寒食节曾扩为三日,但明清以来,寒食节逐渐和清明融为一体并将祭祖、扫墓等礼数增入其中。现在崂山,人们已把寒食、清明视为一节了。很少知道清明的前一二天为“寒食节”了。
吃冷食旧时,寒食节人们不举火、吃冷食,后来改为“日出后不举火”,即日出前做好早饭,日落后做晚饭,如今,人们已不太讲究了。
踏青天不亮,未婚的大闺女带着锅、米、蛋、菜等来到地头做饭,并将针、指扣、葱白、钱币等放入米中一起煮。吃到针、指扣象征手巧;吃到葱白象征聪明;吃到硬币象征富有。天亮后,各自回家。此俗现已绝迹。
清明打秋千打秋千秋千各式各样。供人们玩耍的有大秋千(一村一个)、转秋千,还有各家在门框上拴根绳,下面放个蒲团让小孩玩的简易秋千。
这一天妇女们特别高兴,可尽情玩耍、打秋千,故有“闺女的清明,小厮(男孩子)的年”的俗称。自20世纪60年代后,各村再也没有竖秋千的了。
扫墓民间叫“上坟”,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这天,人们要到自己祖坟添土、祭奠。添土有讲究,只有父母双亡,坟顶才能尖起,若一方尚在,坟顶要平成长圆形。谁家坟添土,说明还有后代。祭奠要在坟前摆上供品,烧香、烧纸、祭酒、叩头。父母双亡者,闺女要在清明第二天(开明日)到坟前烧香、烧纸、祭祀。现在闺女也可在节前或清明这天上坟,王哥庄街道至今不许女性上坟。
关于描写云的散文随笔优美文章阅读
名著《西游记》里,师徒四人降了隐雾山豹子精,继续前行,来到了天竺国凤仙郡,因为唐僧没去过灵山,见到前面一处城池,唐僧认为现在已经很接近灵山了,就问到前面是不是灵山,孙悟空去过灵山,就接话茬说到:前面不是灵山,灵山没有城池,灵山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亭台楼阁,名叫灵山大雷音寺。就算到了天竺国,也不是灵山道场,天竺国离着灵山如来的道场还远着呢。
几人到了城池之下,走到市口,猪八戒差点吓到被人,大家都喊妖精来了,妖精来了。唐僧没办法,只好挺身上前,告诉大家,我们是东土大唐前来灵山拜佛求经的,我们初到贵宝地,有失礼节,请勿见怪。
有一个官吏站出来说,我们这里是天竺国凤仙郡,因为连年灾害,我们郡侯张贴榜文,求有道之士祈雨。孙悟空问到,榜文在哪里,我看看。榜文如下: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慈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唐僧等人看完榜文,问到,你们三个平时都吹的不小,谁能求来雨,功德无量。当然是孙悟空露精神,说自己会求雨。揭了榜文,命官吏在前带路。
郡侯马上对师徒几人以礼相待,接入府衙,马上安排素宴,猪八戒吃了多少盘,把旁边的人吓一跳,吃完饭后,开始聊天,唐僧问到,贵处干旱多长时间了?郡侯说到:
敝地大邦天竺国,凤仙外郡吾司牧。
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
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
三停饿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下官出榜遍求贤,幸遇真僧来我国。
若施寸雨济黎民,愿奉千金酬厚德!
孙悟空听完后说,不需要千金相谢,我送你一场大雨,马上念动咒语,招来东海龙王敖广,孙悟空跟东海龙王说明意思,请龙王降一场大雨,解燃眉之急,救黎民百姓。龙王说到,一是上天没有旨意,二是我也没有带着行雨的神将,我怎么请的动雨部的人。请大圣去天庭请一道圣旨,我马上回去点齐兴云布雨的兵马,请水官放出神龙,我好按着圣旨下雨。孙悟空听说了,只好放龙王回去。跟唐僧等人说完了,就直奔天庭,到了西天门,碰见护国天王,说起来意,护国天王说,那地方本就不该下雨。那郡侯得罪了玉帝,玉帝立下米山、面山和一把黄金大锁,什么时候,这三件事倒断,那个地方才能下雨。孙悟空没听明白什么意思,就直奔通明殿,正巧碰到了四大天师,孙悟空说明自己来的目的,四大天师跟孙悟空又说那地方不该下雨,孙悟空执意要见玉帝,葛天师笑话孙悟空,苍蝇包网,好大的面皮。许天师说到,咱们还是带他去见玉帝吧。
孙悟空见到玉帝之后,说明心思,玉帝说到,那个郡侯在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巡三界,正好到了他那个凤仙郡,郡侯无礼,把供奉给朕的祭品,推到喂狗,口出秽言,不敬上天,朕于是立了三件事在披香殿,四大天师你们带孙悟空去看看,如果倒断,就降雨,如果没有倒断,你最好不要多管闲事。四大天师引着孙悟空去了披香殿,看见了米山、面山、金锁,需要鸡吃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灯烧断了锁,才能下雨。孙悟空看见后,大惊失色,再不敢言语。
孙悟空回到郡侯府,把事情经过说一遍,郡侯才想起来,是因为三年前与老婆闹别扭时,一时发怒,把供桌掀翻了。没想到牵连到凤仙郡的百姓。猪八戒问哪三件事,孙悟空详细一说,猪八戒说自己能办妥。我食肠大,可以都吃了,你再把金锁扯断了。孙悟空说你别扯淡了,这是上天所设的。
孙悟空说到,天上的神仙说了,只有有善念,诚心悔过,就能感动上天,到时候,米山、面山和金锁自然倒断。
于是这郡侯带着全郡的和尚、道士、尼姑、百姓一起,算上唐僧,摆下道场,叩拜苍天、礼敬上天,连续三天。孙悟空安排猪八戒和沙悟净看好师父,他再上天一趟,到了西天门,遇到了护国天王,孙悟空说凤仙郡百姓诚心祭天、诚心悔过。正说着,看见了直符使者,原来,凤仙郡祭天的表文已经到了天上了,这使者拿着去进献给玉帝。
护国天王说,你不用去见玉帝了,你直接去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那里就行了,借点雷神,准备下雨就好了。
孙悟空直奔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那里,说明心意,天尊命邓辛张陶四天君带着闪电娘子随着孙悟空去了凤仙郡,不一会,凤仙郡就电闪雷鸣、阴云密布,马上就要下雨。
直符使者将祭天表文送至玉帝那里,玉帝看后,命人去披香殿看看米山、面山和金锁如何了。仙童回禀说米山和面山都没了,金锁也断了。
马上又有凤仙郡土地、城隍、社令等毛神前来上奏,众毛神向玉帝上奏到:合郡百姓,人人向善,礼敬上天,请玉帝大发慈悲,普降甘霖。
玉帝大喜,马上传旨到风部、云部、雨部,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将完雨后,孙悟空请众神在空中现出真身,让百姓看看,以后百姓才会诚心供奉。风云雷雨四部众神,在空中现出真身,当地百姓齐齐跪拜。当地百姓还给唐僧师徒见了生祠,四时祭拜。
唐僧他们留宿了半个月,生祠也建好了,唐僧取名“甘霖普济寺”,旁边也见了雷神庙、龙王庙等,感谢神恩。
唐僧、孙悟空等人也没受当地百姓给的钱财,继续西行取经。
这一回故事,在很多解读西游故事的作者的著作中,不太引起大家注意,因为这一个故事,没有强大的妖怪,没有强大的法宝,没有逼得孙悟空到处去求救。看似一个平平无奇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里面,却有几个细节,展现了玉帝的真正实力和玉帝的权威。
六小龄童版电视剧《西游记》中,有个镜头,是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吓得躲到了桌子底下,大呼快去西天请如来佛祖。
这个镜头演的太假,因为凭借玉帝的实力,他不仅不会吓趴下,也不需要自己出手,天庭的大佬有的是,孙悟空在西行路上,慢慢明白了天庭真正的实力,越来越不敢像以前似的那么放肆了。孙悟空去灵山求救时,都不敢擅入,只能等传报之后,如来召见时,才敢进去大殿。为什么孙悟空这么懂礼貌了,因为被如来的实力镇住了。
这个故事中的孙悟空,自认在玉帝那里有面子,结果,被葛天师笑话他:苍蝇包网,好大的面皮。这次孙悟空到了凌霄宝殿,连门都没进去,就被四大天师带去了披香殿。
孙悟空看见米山、面山和金锁,反应是什么?是“大惊失色”?在以前,孙悟空遇到妖怪时,如果有人说这伙妖怪如何如何厉害,孙悟空是什么反应?孙悟空一般是自信十足的也吹一番,说一说自己多么能耐。孙悟空是个十分自信的人,他总认为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什么困难在他眼里都不叫事。
可是,这一回,表现不一样,不但吓得大惊失色,而且,四大天师当面笑话孙悟空狂妄自大,孙悟空一句反驳的话也没有,这还是孙悟空吗?猪八戒提建议说自己食肠大,可以去把米山和面山吃了,孙悟空是什么反应?孙悟空说:呆子莫要胡说。那是上天所设之计,你能有什么办法?
龙王说,没有玉帝的旨意,我不敢下雨,孙悟空怎么说的?孙悟空没办法只能放龙王回去,因为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他明白玉帝的真正实力。玉帝没有正面展示自己的实力,但是通过桩桩件件的事情,通过经常打交道,孙悟空已经明白了玉帝的真正实力。
大闹天宫时,如来就说过,玉帝苦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这是两亿两千六百八十万年。有人曾经调侃玉帝,就说玉帝的真身是恐龙,因为两亿年前,就是恐龙时代。
玉帝为什么能这样随意的设一座米、面山和金锁?只是因为当地的郡侯无礼,得罪了玉帝,玉帝就要惩罚一个郡的百姓,这么任性吗?
这也从侧面说明,玉帝在天庭,对于众神而言,拥有绝对的权威,没人敢违逆玉帝的旨意。
我们在本书多次强调,西游故事中,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三位神仙)是天庭真正的掌权人,玉帝等四御是三清的助手,三清是决策层,四御是执行层。三清中包括宗教领袖、精神导师(太上老君),也包括执掌三界军权和政权的元始天尊,还包括执掌监察、巡查之权的灵宝道君。四御中的玉帝,只掌握行政权,是名义上的天庭之主。
对于三清而言,玉帝是下属。对于其他众神而言,玉帝是君主。三清尊重四御的治权,四御尊重三清的教权、军权、政权等最高权。
看一个相反的例子。
光绪帝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宣布训政,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那时候,光绪帝不但不能任性,而且,连日常生活条件都无法保障。
据传闻,慈禧太后恨透了光绪帝,每天限制光绪帝的日常吃喝,给光绪帝的饭,都是剩菜凉饭,光绪帝肠胃不好,吃了就肚子疼。每天只给一点水喝,导致光绪帝没水喝,只能喝漱口水。有一次冬天,中南海结了冰,很厚。光绪帝自己在冰上溜达溜达,没想到,到了岸边了。幸亏有太监提醒,该回去了。从那时候开始,每天都有太监凿冰,怕光绪帝踩着冰跑了。
有一位心疼光绪帝的太监,看见光绪帝冬天太冷了,就暗中告诉了工部尚书,工部尚书可怜光绪帝,就安排人给瀛台的窗户,加了几层窗户纸,这样可以避风。没想到,这事第二天就让慈禧太后知道了,马上就狠狠的收拾了这个工部尚书。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可怜光绪帝了。
对比这个光绪帝,玉帝就可以很任性,全天下供奉、祭祀玉帝的那么多人,怎么碰巧正好让玉帝赶上,看见这郡侯把供桌掀翻了,碰巧让狗把贡品吃了。玉帝一怒之下,让凤仙郡三年不下雨,颗粒无收,肯定会饿很多人,玉帝一点怜悯之心也没有,一点也不可怜当地百姓。
如此任性,小惩大诫、轻罪重罚,玉帝所仰仗的是什么?就是自己在三界的权威。自己在三界的权威,是怎么来的?就是自己的实力,虽然玉帝没有出手展示过自己的实力,就看如来如何尊敬,就可以感受到一斑。
光绪帝就没有这样的权威,为什么没有?他自身没有实力,清朝的封疆大吏,都是慈禧太后提拔的自己人,那些人全都听慈禧的招呼,拱卫京师的九门提督、八旗都统以及直隶总督,都是慈禧的人,光绪帝只能提拔几个四品的军机章京,军机行走。这些人在军机处,只能是跑腿的,掌握不到实权,而慈禧就不同了,大权在握,比光绪帝有实力,所以才敢废掉光绪帝。以光绪帝的实力和慈禧对抗,只能是这种结局。
同样的道理,以孙悟空的实力,他还敢和玉帝对抗吗?别说是玉帝,就连四大天师,孙悟空都不敢和他们顶嘴,因为孙悟空已经明白了天庭(玉帝)的实力。
玉帝作为四御之首,可不是吹出来的。
描写白云的散文
当我们抬头仰望那蔚蓝蔚蓝的天空时,总会看到那轻如薄纱的浮云。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描写云的 散文 随笔 ,供大家欣赏。
关于描写云的散文随笔篇一:云
夏至 雨霖霖, 冬至 雪翩翩。
清泽如蝉翼,厚泽染墨渲。
风起瞬息变,世事皆无常。
云心锁清愁,千古云依旧!
云?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仰望。孤独时仰望于它,虽然孤独依旧缠绕;幸福时仰望于它,期待幸福更久远!
云?神秘却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呈现给大家,时而安静慈祥;时而深厚内敛;时而流溢着多情;时而散发着妩媚;时而热情如火焰;时而孩子般顽皮,悠闲自在地俯视着大地,忙忙碌碌的人们。
蓝天是云欢畅的舞场,好如一个柔媚舞娘,尽情地释放自己独一无二地激情,风是白云的 雕刻 家,肆意地变换着白云的舞姿......阳光火热起来,薄沙积成如玉的云,一片片如银色鱼鳞,轻轻拉开,出现了个凤凰,翩翩地在空中起舞!鸟中之王的轻歌曼舞,转瞬间又变成许多只小鸟散去......
蓝天是云安逸的家园,白云好似一块块冰的漂浮于蓝色海洋中,然而这一片片白云是悬浮于蓝色天空。晴朗的天空,拉开清爽的如纱的薄云,好似一件件天仙的衣裳,无缝无线,浑然天成。清淡如蝉翼云片,好似看破红尘,放下一切,清清白白,自自在在度过清闲的日子......
蓝天是云暴虐的决斗场,云朵越积越厚,浓重起来。浓黑如墨泼染,压抑的让人透不过气,低得仿佛伸手就能撕扯一块下来。人生也有如此的境地,涌起深厚的云潮,蓦然勃发千军万马的力量,酝酿雷霆大雨......
蓝天是云流浪的情怀......千百年来的芸芸众生,看不透这红尘茫茫......风起云涌,朵朵如浪涌,卷舒......卷舒.....卷起哀怨无限,舒展清愁一片片;卷起情意绵绵,舒展相思哀叹!淡淡消逝,淡淡悠远......
关于描写云的散文随笔篇二:可爱的云朵
作者:赵自鹏
在一年交互更替季节里,自己不是被春天百花齐放的绚丽场面所吸引,就是被秋日的累累硕果所感动,抑或是被俗世中纷繁复杂的琐事牵绊着,哪还能沉下心气留意这飘荡在天空中的云朵呢,至于其可爱便更是无从谈起了。
六月以来,南方依然是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梅雨季节,而北方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一片高温干热当中,纵使是星星点点来上几场微雨,也仿佛害羞惯了的少女一般匆匆不见了踪迹。整日被白花花的太阳包围,难免不令城里人徒生些许怨怼之心,但好在此时正是乡下熟麦收麦的好季节,知道今年的夏粮都能安安全全地颗粒归仓,一年的辛苦有了着落,这怨怼之心也就淡了。
午后,街上的行人明显少了许多。即便是不得不出门的人们,不是手上擎着一把大大的黑胶面太阳伞,就是急急地钻进嗡嗡作响的汽车里面,逃一般地将自己同那一团团翻滚着的热浪隔离开来,全然没有注意到天空正在悄悄生长着的云朵儿。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云朵还只是三片两片的,显得遥远且凌乱,既像几位闲庭信步的骚客,吟哦着太白东坡的那种豪放与浪漫;又像几个远离瑶池私自外出的仙子,小心翼翼地窥探着周围的动静,一旦确认安全了便招呼起隐藏在身后的其他仙子来,手牵着 手相 互簇拥着从远方不断地聚集而来,那股兴奋劲儿就像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此时风儿都成了神秘莫测的 魔术 师,它们一会儿收集起面前零散的云朵,做成一把把漂亮的花束,一会儿又把大片的云彩打磨成锋芒毕现的宝剑,变成一匹即将腾空而去的骏马,或是堆积成连绵不绝的群山,甚至是变换成一栋栋神秘的古城堡,已然令这些远道而来的天使们不停地欢呼雀跃起来,那还顾及到私自外出的后果呢。
一片片的云朵儿开始聚集到城市的上空的湛蓝里,曾经灰暗模糊的建筑群开始清晰起来,周围的景色更加生动起来,风儿也跟着一起欢快地舞蹈起来,城市的街道上,公园里的池塘边,工厂的车间外的人们也逐渐多起来。他们不管拿着手机还是数码相机,都纷纷记录着这一片令人陶醉的美好景色来。
于是,许多网友都纷纷将蓝天白云的晒到网上来。有来自西部草原的,蓝的天,白的云,以及草原的绿豆汇聚到一起,令人顿然生出一种天高地阔的清爽感觉;那来自西南大山里的白云啊,笼罩和拥抱着一座座黛绿色的山峰,山不再高耸了,黛绿的山色也更加浓了;就连曾经被雾霾浸扰的北京城,也难能可贵让人们亲眼目睹了一回久违了的蓝天白云,其唯美程度一点都不亚于电脑的屏保,心底里却是暗暗佩服起这些发现生活之美的有心人来。
随着夕阳西下,这云朵愈发可爱起来。云朵的颜色正从初始的洁白逐渐暗淡成淡黄,金黄,直至变成红彤彤的。当整个天空被映射得灿烂无比的时候,当人们联想到?落霞与孤雁齐飞?的时候,那些刚刚穿戴好霓虹云裳的仙子们又该去赴下一个盛会了,而这一场难得的盛会也该结束了吧。
关于描写云的散文随笔篇三:我喜欢云
我喜爱天上的朵朵云团。
每一次,当我抬头仰望那蔚蓝蔚蓝的天空时,总会看到那轻如薄纱的浮云。它们在空中漂浮不定,它们在空中乘风而去,时聚时散。我每时每刻都在幻想着,自己乘上将要扬帆起航的云舟,遨游在天河中?
小时候,常常躺在草地上,与伙伴们一起对天上的云?品头论足?。云们在空中追逐,用洁净的纯白装点着蓝天。偶尔还会有几只无忧的小鸟展翅在白云下,翱翔于蓝天中。我的童年,在云的呵护下,如白色般单纯。天上的云,载着我童真的梦幻。
晴天,云朦胧在天际。炙热的太阳悄悄地躲在云团后,仍有丝缕的阳光透过云缝洒向大地。无边的天穹是云们的舞台,它们在碧天上款款而行,像风平浪静的海面扬起的白帆,自信地飘泊,展现他们最迷人的姿态。片片浮云,被风吹得纷飞飘散,错乱有致,宛如一幅以蓝天为底的大自然油彩画。天上的云,载着我青春的遐想。突然,一道难题卡住了着首和谐的乐章。我眉头紧锁,绞尽脑汁,始终想不出一点儿思路,我一遍又一遍的在草稿纸上算着,用尽了所有 方法 ,但它却的堵住我前进的道路。轻轻地,我趴在桌子上,闭着眼睛,清除着刚才那些杂乱的思路。当我睁开眼睛时,目光与天上的白云相逢了。它们款款而行,像风平浪静的海面扬起的白帆,自信地飘泊,自信地展现他们最迷人的姿态。片片浮云,或聚或散,错乱有致,宛如一幅以蓝天为底的大自然油彩画。又恰似万缕的思绪,飘过心中的天空。我感觉到它们在对我说话,一句句白色的语言,轻轻的荡来,充满了鼓励与支持。我顿时抓起笔,刷刷的把想到的都写下来。是云,带给我友人般的慰藉。人世的感动悄然而至。
夕阳西下,云却还不舍得离开。浪漫的紫染满天空,被烂漫的夕阳照着的云镶上了一条金边,聚在一起,如祖国河山般壮丽,永远定居在我的脑海中。想到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赞美过云,?云深不知处?的悠然,?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美,?作别西天云彩?的思绪?万道霞光射向天幕上一朵朵絮绒,由橘红到深红,再到朱红,与夕阳相交辉映。朵朵云霞在奇妙的变幻着,色彩有节奏的越来越深,最终化为浓墨画上的几笔重涂,更显深沉妩媚,好似神话般美丽。我仿佛看到了明日的阳光灿烂,明日的朵朵白云。天上的云,载着我灿烂的希望。
抬头望天,总能看到那百合般的云团。他们是良师,是诤友,是长者,也是孩童;它们能使人升启智惠,昭示真理;它们既是亲切温柔的,又是高高在上的;它们无常相,只是白白的一片,聚散皆随风?
那云不仅在天上,而且飘扬在我的心中。是那湾记忆,是那缕思绪,是那道希望,我好像也成为一片云,用云般的辉煌美丽飘扬在生命的天空中,用云般的感悟领略装扮苍穹的喜悦。无论明天的天气怎样,我都会永远地飘扬,飘扬?
我喜欢云,喜欢云的纯洁;我喜欢云,喜欢云的洒脱;我喜欢云,喜欢云的无拘无束!
望云,望出云的纯洁;望云,望出云的神韵;望云,望出云的色彩。
我喜爱天上那一片片神奇缥缈的云。
关于描写云的散文随笔篇四:云朵,云朵
散文作者: 云上云上
寂静的午后,翻开一卷书籍,南朝诗人吴均的一首《山中杂诗》映入眼帘,?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山居的清新超脱,淡然唯美的悠然闲适的生活: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远离尘埃远离喧嚣,山居之乐的恬淡洒脱,自在从容的幽静氛围生动而传神地溢于诗中,尤其是最后一句,"云从窗里出",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房屋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读来令人口齿生香心醉神迷,继而心生向往。
云,徜徉在辽阔的蓝天,依山而居,临水而生,踏歌而行,时而丝丝缕缕,时而成朵成片,时而缭绕成千古流传的韵律,时而静默顾盼独芳菲,时而柔若无骨风为伴,时而黑云压城城欲摧......自古以来,世人爱极了云,描绘云的诗句也不计其数。
唐代焦郁《白云向空尽》?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生动刻画白云出岫的悠然自在从容。唐朝李中《春云》?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唐朝陈师穆"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描绘云的变幻多端,妩媚绮丽。唐朝皎然?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把云的自在洒脱飘逸描述的淋漓尽致。元朝张养浩的?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云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衬托出山的伟岸雄壮,相辅相成,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唐朝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高耸的山峰,苍茫缭绕的云海,更加烘托出隐者的仙风道骨,气度非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人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淡定的心看山顶上有云朵涌起。水的尽头,是云的开始:溪水可以蒸发升腾为云,阴云布雨降落再次化为溪水奔流不息,正如花落了还会有再一次的花开,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规可循,所以方得生生不息延绵不绝。喜欢王维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意境,以及诗中所表达的超然忘我,豁达开阔的人生情怀。
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遂人愿。正如冰心《成功的花》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当面对逆境时,不要怨天尤人,更不可自暴自弃,走进大自然,走近田野山林,去感受群山延绵无语的巍峨雄壮,去倾听朴素野花无言的坚定刚韧,去欣赏天边云朵无声的轻盈飘逸......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云卷云舒云不老,花开花谢花还香。云卷云舒,时刻变幻着美丽的姿态,而唯一不变的是宠辱不惊的气度。湛蓝的天空中,云,大朵大朵,大片大片,或漂缈或起伏,或漫卷或舒放,纵横自如,来去无踪,飘然若仙;云随风动,心随意动。即使人身陷逆境,但至少心是自由的,心,在自然的天空中驰聘遨游,自在,愉悦,体会一种高远宽广的人生境界,心境开阔了,心结也就自然打开,从容淡泊的心境往往会是迈向人生成功门坎的开端。
一念一清净,心似莲花开。纷扰的尘世里,当以一颗云水禅心清醒地自居,不心高气傲,亦不妄自菲薄,平和的心面对伤痛时,依然可以拈花微笑,于是所有的磨难都可以在低眉莞尔中化为一缕飘散的云烟:只有我们真正拥有了云的胸怀,方能真正感悟到宠辱不惊的人生魅力。
?云,尘世在天空的倒影,有一天,你明白了浮云,也就明白了尘世。?
猜你喜欢:
1. 有关描写云的散文诗精选
2. 关于白云的散文
3. 关于天空的抒情散文随笔
4. 关于好心情的散文
5. 关于灵魂的经典散文随笔
当我们抬头仰望那蔚蓝蔚蓝的天空时,总会看到那轻如薄纱的浮云。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白云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白云的散文篇一:云夏至雨霖霖,冬至雪翩翩。
清泽如蝉翼,厚泽染墨渲。
风起瞬息变,世事皆无常。
云心锁清愁,千古云依旧!
云——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仰望。孤独时仰望于它,虽然孤独依旧缠绕;幸福时仰望于它,期待幸福更久远!
云——神秘却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呈现给大家,时而安静慈祥;时而深厚内敛;时而流溢着多情;时而散发着妩媚;时而热情如火焰;时而孩子般顽皮,悠闲自在地俯视着大地,忙忙碌碌的人们。
蓝天是云欢畅的舞场,好如一个柔媚舞娘,尽情地释放自己独一无二地激情,风是白云的雕刻家,肆意地变换着白云的舞姿......阳光火热起来,薄沙积成如玉的云,一片片如银色鱼鳞,轻轻拉开,出现了个凤凰,翩翩地在空中起舞!鸟中之王的轻歌曼舞,转瞬间又变成许多只小鸟散去......
蓝天是云安逸的家园,白云好似一块块冰的漂浮于蓝色海洋中,然而这一片片白云是悬浮于蓝色天空。晴朗的天空,拉开清爽的如纱的薄云,好似一件件天仙的衣裳,无缝无线,浑然天成。清淡如蝉翼云片,好似看破红尘,放下一切,清清白白,自自在在度过清闲的日子......
蓝天是云暴虐的决斗场,云朵越积越厚,浓重起来。浓黑如墨泼染,压抑的让人透不过气,低得仿佛伸手就能撕扯一块下来。人生也有如此的境地,涌起深厚的云潮,蓦然勃发千军万马的力量,酝酿雷霆大雨......
蓝天是云流浪的情怀......千百年来的芸芸众生,看不透这红尘茫茫......风起云涌,朵朵如浪涌,卷舒......卷舒.....卷起哀怨无限,舒展清愁一片片;卷起情意绵绵,舒展相思哀叹!淡淡消逝,淡淡悠远......
描写白云的散文篇二:可爱的云朵作者:赵自鹏
在一年交互更替季节里,自己不是被春天百花齐放的绚丽场面所吸引,就是被秋日的累累硕果所感动,抑或是被俗世中纷繁复杂的琐事牵绊着,哪还能沉下心气留意这飘荡在天空中的云朵呢,至于其可爱便更是无从谈起了。
六月以来,南方依然是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梅雨季节,而北方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一片高温干热当中,纵使是星星点点来上几场微雨,也仿佛害羞惯了的少女一般匆匆不见了踪迹。整日被白花花的太阳包围,难免不令城里人徒生些许怨怼之心,但好在此时正是乡下熟麦收麦的好季节,知道今年的夏粮都能安安全全地颗粒归仓,一年的辛苦有了着落,这怨怼之心也就淡了。
午后,街上的行人明显少了许多。即便是不得不出门的人们,不是手上擎着一把大大的黑胶面太阳伞,就是急急地钻进嗡嗡作响的汽车里面,逃一般地将自己同那一团团翻滚着的热浪隔离开来,全然没有注意到天空正在悄悄生长着的云朵儿。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云朵还只是三片两片的,显得遥远且凌乱,既像几位闲庭信步的骚客,吟哦着太白东坡的那种豪放与浪漫;又像几个远离瑶池私自外出的仙子,小心翼翼地窥探着周围的动静,一旦确认安全了便招呼起隐藏在身后的其他仙子来,手牵着手相互簇拥着从远方不断地聚集而来,那股兴奋劲儿就像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会。此时风儿都成了神秘莫测的魔术师,它们一会儿收集起面前零散的云朵,做成一把把漂亮的花束,一会儿又把大片的云彩打磨成锋芒毕现的宝剑,变成一匹即将腾空而去的骏马,或是堆积成连绵不绝的群山,甚至是变换成一栋栋神秘的古城堡,已然令这些远道而来的天使们不停地欢呼雀跃起来,那还顾及到私自外出的后果呢。
一片片的云朵儿开始聚集到城市的上空的湛蓝里,曾经灰暗模糊的建筑群开始清晰起来,周围的景色更加生动起来,风儿也跟着一起欢快地舞蹈起来,城市的街道上,公园里的池塘边,工厂的车间外的人们也逐渐多起来。他们不管拿着手机还是数码相机,都纷纷记录着这一片令人陶醉的美好景色来。
于是,许多网友都纷纷将蓝天白云的晒到网上来。有来自西部草原的,蓝的天,白的云,以及草原的绿豆汇聚到一起,令人顿然生出一种天高地阔的清爽感觉;那来自西南大山里的白云啊,笼罩和拥抱着一座座黛绿色的山峰,山不再高耸了,黛绿的山色也更加浓了;就连曾经被雾霾浸扰的北京城,也难能可贵让人们亲眼目睹了一回久违了的蓝天白云,其唯美程度一点都不亚于电脑的屏保,心底里却是暗暗佩服起这些发现生活之美的有心人来。
随着夕阳西下,这云朵愈发可爱起来。云朵的颜色正从初始的洁白逐渐暗淡成淡黄,金黄,直至变成红彤彤的。当整个天空被映射得灿烂无比的时候,当人们联想到“落霞与孤雁齐飞”的时候,那些刚刚穿戴好霓虹云裳的仙子们又该去赴下一个盛会了,而这一场难得的盛会也该结束了吧。
描写白云的散文篇三:我喜欢云我喜爱天上的.朵朵云团。
每一次,当我抬头仰望那蔚蓝蔚蓝的天空时,总会看到那轻如薄纱的浮云。它们在空中漂浮不定,它们在空中乘风而去,时聚时散。我每时每刻都在幻想着,自己乘上将要扬帆起航的云舟,遨游在天河中……
小时候,常常躺在草地上,与伙伴们一起对天上的云“品头论足”。云们在空中追逐,用洁净的纯白装点着蓝天。偶尔还会有几只无忧的小鸟展翅在白云下,翱翔于蓝天中。我的童年,在云的呵护下,如白色般单纯。天上的云,载着我童真的梦幻。
晴天,云朦胧在天际。炙热的太阳悄悄地躲在云团后,仍有丝缕的阳光透过云缝洒向大地。无边的天穹是云们的舞台,它们在碧天上款款而行,像风平浪静的海面扬起的白帆,自信地飘泊,展现他们最迷人的姿态。片片浮云,被风吹得纷飞飘散,错乱有致,宛如一幅以蓝天为底的大自然油彩画。天上的云,载着我青春的遐想。突然,一道难题卡住了着首和谐的乐章。我眉头紧锁,绞尽脑汁,始终想不出一点儿思路,我一遍又一遍的在草稿纸上算着,用尽了所有方法,但它却的堵住我前进的道路。轻轻地,我趴在桌子上,闭着眼睛,清除着刚才那些杂乱的思路。当我睁开眼睛时,目光与天上的白云相逢了。它们款款而行,像风平浪静的海面扬起的白帆,自信地飘泊,自信地展现他们最迷人的姿态。片片浮云,或聚或散,错乱有致,宛如一幅以蓝天为底的大自然油彩画。又恰似万缕的思绪,飘过心中的天空。我感觉到它们在对我说话,一句句白色的语言,轻轻的荡来,充满了鼓励与支持。我顿时抓起笔,刷刷的把想到的都写下来。是云,带给我友人般的慰藉。人世的感动悄然而至。
夕阳西下,云却还不舍得离开。浪漫的紫染满天空,被烂漫的夕阳照着的云镶上了一条金边,聚在一起,如祖国河山般壮丽,永远定居在我的脑海中。想到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赞美过云,“云深不知处”的悠然,“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美,“作别西天云彩”的思绪……万道霞光射向天幕上一朵朵絮绒,由橘红到深红,再到朱红,与夕阳相交辉映。朵朵云霞在奇妙的变幻着,色彩有节奏的越来越深,最终化为浓墨画上的几笔重涂,更显深沉妩媚,好似神话般美丽。我仿佛看到了明日的阳光灿烂,明日的朵朵白云。天上的云,载着我灿烂的希望。
抬头望天,总能看到那百合般的云团。他们是良师,是诤友,是长者,也是孩童;它们能使人升启智惠,昭示真理;它们既是亲切温柔的,又是高高在上的;它们无常相,只是白白的一片,聚散皆随风……
那云不仅在天上,而且飘扬在我的心中。是那湾记忆,是那缕思绪,是那道希望,我好像也成为一片云,用云般的辉煌美丽飘扬在生命的天空中,用云般的感悟领略装扮苍穹的喜悦。无论明天的天气怎样,我都会永远地飘扬,飘扬……
我喜欢云,喜欢云的纯洁;我喜欢云,喜欢云的洒脱;我喜欢云,喜欢云的无拘无束!
望云,望出云的纯洁;望云,望出云的神韵;望云,望出云的色彩。
我喜爱天上那一片片神奇缥缈的云。
描写白云的散文篇四:云朵,云朵散文作者: 云上云上
寂静的午后,翻开一卷书籍,南朝诗人吴均的一首《山中杂诗》映入眼帘,“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山居的清新超脱,淡然唯美的悠然闲适的生活: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远离尘埃远离喧嚣,山居之乐的恬淡洒脱,自在从容的幽静氛围生动而传神地溢于诗中,尤其是最后一句,"云从窗里出",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房屋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读来令人口齿生香心醉神迷,继而心生向往。
云,徜徉在辽阔的蓝天,依山而居,临水而生,踏歌而行,时而丝丝缕缕,时而成朵成片,时而缭绕成千古流传的韵律,时而静默顾盼独芳菲,时而柔若无骨风为伴,时而黑云压城城欲摧......自古以来,世人爱极了云,描绘云的诗句也不计其数。
唐代焦郁《白云向空尽》“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生动刻画白云出岫的悠然自在从容。唐朝李中《春云》“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唐朝陈师穆"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描绘云的变幻多端,妩媚绮丽。唐朝皎然“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把云的自在洒脱飘逸描述的淋漓尽致。元朝张养浩的“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云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衬托出山的伟岸雄壮,相辅相成,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唐朝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高耸的山峰,苍茫缭绕的云海,更加烘托出隐者的仙风道骨,气度非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人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淡定的心看山顶上有云朵涌起。水的尽头,是云的开始:溪水可以蒸发升腾为云,阴云布雨降落再次化为溪水奔流不息,正如花落了还会有再一次的花开,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规可循,所以方得生生不息延绵不绝。喜欢王维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意境,以及诗中所表达的超然忘我,豁达开阔的人生情怀。
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遂人愿。正如冰心《成功的花》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当面对逆境时,不要怨天尤人,更不可自暴自弃,走进大自然,走近田野山林,去感受群山延绵无语的巍峨雄壮,去倾听朴素野花无言的坚定刚韧,去欣赏天边云朵无声的轻盈飘逸......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云卷云舒云不老,花开花谢花还香。云卷云舒,时刻变幻着美丽的姿态,而唯一不变的是宠辱不惊的气度。湛蓝的天空中,云,大朵大朵,大片大片,或漂缈或起伏,或漫卷或舒放,纵横自如,来去无踪,飘然若仙;云随风动,心随意动。即使人身陷逆境,但至少心是自由的,心,在自然的天空中驰聘遨游,自在,愉悦,体会一种高远宽广的人生境界,心境开阔了,心结也就自然打开,从容淡泊的心境往往会是迈向人生成功门坎的开端。
一念一清净,心似莲花开。纷扰的尘世里,当以一颗云水禅心清醒地自居,不心高气傲,亦不妄自菲薄,平和的心面对伤痛时,依然可以拈花微笑,于是所有的磨难都可以在低眉莞尔中化为一缕飘散的云烟:只有我们真正拥有了云的胸怀,方能真正感悟到宠辱不惊的人生魅力。
“云,尘世在天空的倒影,有一天,你明白了浮云,也就明白了尘世。”
下一篇:仰慕的意思-仰慕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