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

扁鹊见蔡桓公成语典故及出处是什么-扁鹊见蔡桓公出自哪一本书

tamoadmin 2024-10-24 人已围观

简介“病入腠理”意思是: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腠理(còu lǐ)指皮肤、肌肉的纹理。词语:病入腠理拼音:bìng rù?còu lǐ释义: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腠理:指皮肤、肌肉的纹理。出处:《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这句词语出自《韩非子·喻老》里扁鹊给蔡桓公医治的典故。蔡桓公身体不适,召见扁鹊看病,扁鹊第一次诊脉后说“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成语典故及出处是什么-扁鹊见蔡桓公出自哪一本书

“病入腠理”意思是: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腠理(còu lǐ)指皮肤、肌肉的纹理。

词语:病入腠理

拼音:bìng rù?còu lǐ

释义:疾病已经渗透到了皮肤的纹理中。腠理:指皮肤、肌肉的纹理。

出处:《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这句词语出自《韩非子·喻老》里扁鹊给蔡桓公医治的典故。蔡桓公身体不适,召见扁鹊看病,扁鹊第一次诊脉后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意思就是:疾病现在已渗入到肌肤的纹理中了,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恐怕就会越来越严重了。

“腠理”在古时的医学用语中,代表的就是皮肤的纹理。我们经常听到的另外一个成语是“病入膏肓”,其实就是出自同一个故事。“膏肓”在古代医学中意思是: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所以病入膏肓比喻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了。

参考资料

相关成语:病入膏肓

成语: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造句:尽管爷爷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乐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病入膏肓

与下列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鞠躬尽瘁、讳疾忌医、一鼓作气、世外桃源.

是蔡桓公

初中课本中有《扁鹊见蔡桓公》课文。

不知道你看的是那本书,我也看过挺多书

比如《东周列国志》等(你是不是也看了这本书)说齐桓公

但看一些韩非子(原文出处)说的是蔡桓公

当然很有可能是韩非子编的以证明他论点,

但一点可以肯定:讳疾忌医中的人物是蔡桓公和扁鹊。

扁鹊见蔡桓公的古今异义

鞠躬尽瘁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而后已.”

讳疾忌医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说的是蔡桓公.

一鼓作气是曹刿说的,关于打仗

世外桃源是指陶渊明、

扁鹊几次见蔡桓公,蔡恒公说了什么?

下面有三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是人教版的。

序号 例词 例句 句中义 今义

1 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

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

6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寻 未裹,寻病终 不久 寻找

9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监狱

10 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

11 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

13 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

14 形 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 形状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

17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

19 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

25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商议 财务人员

26 儿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年男女 子女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

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

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

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

(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

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

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

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

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

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

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

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古:这样。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

古:在这时。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魏学 《核舟记》)

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

古:雇船。今:买船。

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出处同上)

古:及,到。今:过了。

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古:渐渐。今:稍微。

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

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今:增加。

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出处同上)

古:案件。今:监狱。

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值得珍惜。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

古:眼泪。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

古:遗憾。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1)若。古:你。今:像。(2)毒。古:怨恨。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

41.则久已病矣。(出处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今:值得怜悯。

古今异义词举隅

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鸿门宴》)

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

记》)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劝学》)

9.稍稍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10.更衣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11.无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服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12.殷勤今义:热闹,周到;

古义:关切、问侯。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13.唧唧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

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

15.何着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愚公移山》)

16.肉食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7.鱼肉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18.卑鄙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出师表》)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9.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20.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

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忆》)

21.春秋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一年。

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③书名。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知臣赋予惧。(《轩子·藤文公》)

22.垄断今义:把持独占;

古义: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23.美人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左右

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孟子》)

25.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26.约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7.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28.一切今义:所有的;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29.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0.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31.牺牲今义:为正义而;

古义:用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32.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①交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33.扶老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34.秋天今义: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5.可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

36.留意

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37.举手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38.老子

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39.鞠躬今义:行礼;

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而后已。(《后出师表》)

40.小生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

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41.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如: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42.一毛今义:一角钱;

古义:①一根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

43.怠慢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4.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指说明。

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45.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

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46.丈人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

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7.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朱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卿。(杜甫《咏怀古迹》)

48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49.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50.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5l.妖怪今义:迷信传说中的怪物;

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天伦》)

52.有意今义:居心;

古义: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岂有意乎?(《隆中对》)

53.地方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字,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③地土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参考资料:

讳疾忌医的意思解释

四次。第一次,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第二次蔡公不理睬;第三次蔡公还是不理睬;第四次扁鹊直接看了就走了,因为已经病入膏肓了。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

扩展资料:

译文: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了。?

有病文言文

讳疾忌医意思是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最早出自战国韩非的《韩非子·喻老》。讳疾忌医的近义词是文过饰非。

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愿意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则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来掩饰错误、缺点。

成语出处: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讳疾忌医”。

成语寓言:

如果蔡桓公在扁鹊刚开始指出其有病的时候能加以治疗,就不会造成病情加重的结果,更不至于丧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光是治病要趁早,我们自身有了缺点,也一定要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尽早改掉自己的不足,避免铸成大错。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当不良的苗头出现时,千万不能讳疾忌医,要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以免酿成更大的祸患。

扁鹊见蔡桓公的译文是什么

1. 形容"脑子有病"的文言文句子有什么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释义: 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

出处: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文章寓意

1、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

2、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

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调整,修正自己。

4、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5、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以来证明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的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间,用热水焐和药物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于是桓侯就病了。

2. 生病了怎么办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生病了怎么办”,用文言文可表述为:“寝疾矣。如之奈何?”

寝疾:卧病(一般小感冒不存在怎么办的问题);之:代指疾病本身;如之奈何:对于疾病该如何应对。

生病了,很痛苦可以表达为:

偶染风寒,无人问津,奈何?呜呼哀哉!

3. 病用古文怎么说

“怎么”在现代汉语中有不同意义、不同用法,对应文言文的表述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将各种不同意义归纳为代词性质和副词性质两种类型。

1、当“怎么”表示“为什么”、“如何”时,询问目的、原因,途径、方法,属于疑问代词性质。

如“怎么不说话?”“怎么不回家?”文言文可表述为:“曷不语?”“胡不归?”

如“怎么回答?”文言文可表述为:“何以对?”

2、当“怎么”表质疑、反问等意思时,属于疑问副词性质。

如:“你怎么能轻视我?”“怎么能这么说?”文言文可表述为:“尔安敢轻吾?”“岂出此言?”

总之,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词语并非绝然一对一的关系,熟练掌握了文言虚词之后,完全可以根据语境来确定表达方法。

译文

会稽的东部,有家姓石的人。他的小女儿的了胸中闷塞淤结的病,请良医治它,很久不能治愈,给了钱让他走。她父亲(思前)想(后),认为那(医生)是良医,可怎么治不愈呢?一天偷偷看她,见她端着药不喝却倒在床下。就又请以前那医生,服用以前的药,吃了三服药病痊愈了。国家有好的政策而好政策的恩惠不施加到民众的身上,政策虽好没有实施于民众,就如同石家的小孩不喝药啊。

原文

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奈何疗之而不病除?”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乃复迎医,进而前药,三饮之而疾已。

出处

清代的唐甄,写过一篇政论文章题为《权论》,其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石家次女患了病,其父特请著名良医为她诊断开方,可是病久日不愈,只好把良医送走,但其父深疑,他不相信良医治不好的女儿的病,于是检查了女儿的闺房,发觉良医所开的药物全被女儿抛掷床底。其父恍然大悟,便采取强行手段,要女儿把良药一连服了三剂,终于药到病除。